“我家有8亩果园,其中5亩进入盛果期,今年仅苹果收入就可达8万元。”10月19日上午,延安市延长县安沟镇阿青村村民谭志革高兴地说。
谭志革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依靠苹果产业,他成功脱贫。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延长县按照“两年集中攻坚,三年巩固提升”的总体谋划,全力推进各项扶贫政策、措施、项目的落实。今年,延长县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9月26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延长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因地制宜,培育扶贫产业
谭志革所在的阿青村是延长县的重点贫困村,全村共有254户7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48人。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阿青村按照长期产业苹果、短期产业养殖的长短结合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果园1788亩,人均2.4亩。2017年,全村仅苹果产业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9600元,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延长县将扶贫产业培育与区域产业布局统筹起来,着力在川道、沟道和黄河沿岸半山坡三个产业薄弱区域培育建立长效产业,实现产业到户全覆盖。同时,延长县全面实施产业发展、管理提升、产销对接、金融支农“四项行动”,新建和改造果园4.3万亩,新建大棚拱棚2170座,建成塬区32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川道3万亩绿色瓜菜生产基地、黄河沿岸5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全域生态畜禽养殖基地。
“在培育致富产业过程中,我们一手抓苹果、葡萄、花椒等长效产业发展,为贫困户长期增收打基础;一手抓养猪、养牛、养鸡等短期增收项目,保障贫困户当年收入过线。”延长县扶贫局局长李强说,“通过长短结合建产业的办法,全县6421户16142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全部有了增收产业。”
同时,延长县通过实施71MW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3053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在98个行政村设立互助资金协会,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568个。
企业帮扶,保障产业发展
延长县七里村镇白家川工业园区的延安中果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可储藏6000吨果品的气调冷库,配备了万吨苹果自动分选线,是陕西省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企业。2016年以来,该公司依托苹果产业,帮扶延长县117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我们按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资产收益+贫困户’‘苹果保险+苹果期货+贫困户’‘国企助力+贫困户’四种模式,通过技术指导、物资帮扶、销售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缺乏技术、缺少资金、卖果难等难题。”10月19日,延安中果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雷银房说。
企业帮扶与合作社带动为产业扶贫注入强大的动力。延长县探索建立“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解决了贫困户仅靠自身无法解决的资金、技术、营销等难题。截至目前,延长县成立合作社430家,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实现了合作社增利益、贫困户增收益。
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
延长县黑家堡镇瓦村糜草洼小组村民王秀琴是村里的贫困户。2017年,她通过养猪、种植大棚菜实现脱贫。“我家去年出栏的6头猪加上大棚菜的收入有两万多元。今年的收入预计比去年还多,让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王秀琴自信地说。
延长县把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在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上下功夫。该县选派159名优秀后备干部担任各村第一书记,深入开展“两学两比两带”活动;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规模开展果园管理、家禽饲养、大棚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11万人次;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教育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延长县还通过评选表彰文明村、文明户、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在每个行政村设立脱贫奖励站,奖励带头致富、孝老敬亲、邻里和睦、卫生整洁的家庭,鼓励群众“争先创好”,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脱贫信心。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脱贫攻坚与全面小康统一起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延长县委书记蔺治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