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安康市平利县大贵镇柳林坝村第一书记胡珂,一有时间就往田里跑,看着绿油油的秧苗一天天长高,心里才愈加踏实。
今年年初,胡珂积极与自己所在的单位安康市信访局联系,为村里引进试种了20亩新型旱稻,如果试种成功,明年可在全村推广,这已是他驻村5年来为村里谋划的又一件实事。
和胡珂一样奋斗在扶贫一线的,还有他的父亲和妻子。他的父亲胡定尧在白河县双丰镇双安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的妻子周耀艳在汉滨区关庙镇中心卫生院任健康扶贫专干,他们一家两代3人一起踏上了跨越几年的扶贫征程。
胡珂
青春献给贫困村
7月10日,胡珂参加完全省年轻干部学习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后,迅速回到柳林坝村,与其他同志一起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一回到村里,胡珂就忙得不可开交:防汛、农作物收割、近期脱贫工作总结、如何继续巩固脱贫成效……
2014年,30岁的胡珂在柳林坝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虽然对农村生活比较熟悉,但他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村里的路是泥巴路,桥是危桥,产业看不到,群众安于现状,靠打工维持生计。
面对柳林坝村的贫困现状,胡珂安下心来,入户走访,寻找破解贫困的“钥匙”。 由于柳林坝村地域广阔,群众居住分散,很多群众居住在山高坡陡之地,为了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他经常白天出门,深夜返回。
就这样,胡珂跑遍了村里的每户人家,当了解到致贫原因后,他与镇、村干部想办法。路不通,四处求;缺产业,找门路。
在胡珂的努力下,村子慢慢地发生了变化。由于工作出色,2015年6月,胡珂被组织任命为柳林坝村第一书记。
2017年,柳林坝村正式进入脱贫“快车道”。安康市信访局、平利县委宣传部、大贵镇加大了帮扶力度,充实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村里的基础设施、群众的内生动力、村民的产业得到明显改变。柳林坝村新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修建了河堤、便民桥等一大批民生工程,先后培育了绞股蓝、中药材、艾蒿、烤烟、魔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190户。2018年,柳林坝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65元。
“我要继续坚守一线,柳林坝村不脱贫,我以任何方式离开都是‘逃兵’。”胡珂对记者说,他还有不到1个月就满36岁了,这也是他驻村的第5个年头。如今,群众的收入增加了,胡珂觉得自己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他也两次被安康市委授予全市优秀第一书记称号。
胡定尧
55岁他不服老
2017年,55岁的胡定尧做出了人生的又一个重大选择——到白河县双丰镇双安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作为白河县农商银行的职工,胡定尧可以选择的事情很多,而他却向组织申请,要到脱贫攻坚一线去。
自此,胡家父子齐上阵,同时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只是一个在白河县,一个在平利县。
出生于白河县双丰镇双安村的胡定尧,始终心系家乡,在县农商银行工作期间,遇到想发展产业的群众,他都尽心竭力给予帮助。
到双安村上任后,胡定尧沉下身子,入户走访,与村干部和群众一起寻找致贫原因。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发现,双安村尽管交通落后,但自然环境优越,适合发展生态产业。
为此,胡定尧把想法说给部分群众,没想到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响应。他经过了解得知,村里以前也发展过产业,但由于经营不善,不成规模,好多群众种来种去,就打了退堂鼓。
产业是脱贫的治本之策。胡定尧坚信,只有让贫困群众有增收产业,才能让群众彻底摘下贫困“帽子”。于是,他开始动员当地能人大户,带头发展中药材种植、养蜂等特色产业,并让贫困群众入股参与分红,他还自费带领本村有意向发展产业的群众到重庆市等地考察。在他的感召下,该村养蜂、养羊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村上先后成立了5个种植养殖合作社,带动全村发展产业,解决了一大批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双安村离白河县城50多公里,境内有天峰山原始森林、千年银杏树群等自然风光,秦楚长城遗址、唐代双塔寺等名胜古迹。胡定尧积极邀请专业公司为该村设计乡村旅游规划。
目前,在胡定尧和村干部的努力下,双安村种植中药材100亩,养殖猪、羊近万头(只),5条村道正在修建中,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虽然我去年病了一场,但我还是能克服的。眼下,我在思考我们双安村下一步该如何发展。”胡定尧说,如今他们父子同在扶贫一线,他可不服老。
周耀艳
理解就是支持
“在干啥呢?”
“刚到安康,现在准备去西安。”
“那你慢点,记着到了发个短信。”
“好。”
7月6日,忙完手头工作的周耀艳,给丈夫胡珂打了个电话。
一部电话似乎缩短了他们夫妻俩沟通的距离。
周耀艳表示,最初的时候,她并不太理解丈夫胡珂,总认为他自私,自己刚从旬阳县调到汉滨区,胡珂又去了外县的贫困村扶贫,直到自己开始从事扶贫工作,她才真正理解了丈夫。
周耀艳介绍,有一次她下基层忙到了晚上,在途经关庙镇老龙村村委会时,看到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何忠早在村委会紧张地忙碌着,那孤单的身影,让她顿时想起了同样在平利县大贵镇柳林坝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丈夫,那一刻,她仿佛什么都明白了。
2016年,周耀艳从旬阳县调到汉滨区关庙镇中心卫生院任健康扶贫专干。周耀艳当时想,总算离家近了,这下可以相夫教子了,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自己不但没有“闲”下来,反而开始奔忙在扶贫一线。
周耀艳告诉记者,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单位领导考虑到她家的实际情况,曾征求她意见,建议她从事个轻松点儿的工作,可她却毅然决定继续从事妇幼工作,做健康扶贫。
“如今,我们一家两代3人都在扶贫一线,其实最亏欠的还是孩子,我的大儿子在安康市上学,二儿子寄养在丈夫扶贫所在村的邻村,由于大家都在忙扶贫,陪伴孩子的时间的确很少。”说到动情处,周耀艳转过头,悄悄抹去了眼泪。
3年来,周耀艳用实际行动默默地支持胡珂,而她自己也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健康扶贫中,多次得到群众和单位同事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