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长武:姜西武的逆袭人生

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合力攻坚>社会扶贫

长武:姜西武的逆袭人生

时间: 2019-07-08 08:00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日前,一部名为《回声》的电影在咸阳市长武县巡回放映。电影主人公姜小武的原型——长武县洪家镇姜曹村的姜西武,因此成了县里的名人。

  电影中,姜小武在父母的墓前大声呐喊:“我立起来了!”

  现实中,姜西武原本灰色的人生,也变得色彩斑斓!

  这一切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姜西武的人生是如何实现逆袭的呢?

  6月11日,当姜西武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站在记者面前时,我们很难想象,3年前,他还躺在床上无法行走,并且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几乎不与外界交流。

  “是扶贫工作队给了我活下去的力量。他们不仅让我有了一技之长,还让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姜西武告诉记者,他自幼患类风湿病,1996年上高中二年级时,由于并发强直性脊柱炎致脊柱侧弯,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不幸的是,2014年,他的父亲由于劳累过度去世,母亲也于2016年撒手人寰。病痛的折磨,加上双亲的相继离世,让姜西武陷入绝望与孤独,甚至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2016年,长武县地税局扶贫工作队入驻姜曹村。在了解姜西武的情况后,工作队干部多次登门与姜西武谈心,鼓励他树立生活的信心。但内心封闭的姜西武一直将他们拒于门外。扶贫工作队队员没有放弃,坚持登门,给姜西武讲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张海迪的故事,耐心地开导教育。慢慢地,姜西武打开了封闭的内心,拄着拐杖走出了自家大门,开始与外界接触。姜西武说:“工作队的帮扶让我想起了父亲。他们是那样无私。”

  看到姜西武从消沉中走了出来,扶贫工作队开始为姜西武寻找谋生的路子。姜西武读过高中,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头脑清楚、手指灵活。鉴于这一点,扶贫工作队给姜西武送去了电脑、打印机和有关书籍,并派业务骨干,上门对姜西武进行辅导培训。通过学习和技术培训,姜西武很快就能准确无误地制表、复印、收发电子邮件等。随后,他在村里开办了自己的电脑服务部,为村民打印、复印文件,收发电子邮件,给村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方便。此外,他还成为村委会必不可少的帮手,每日打印村里所需的文件,并及时向上级发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相关活动的资料和图片,得到了村上和镇上领导的赞赏。

  扶贫工作队的帮助、精神上的自信和生活上的自立,让姜西武对生活愈发充满希望。一次,姜西武拄着拐杖在屋内走动,突然拐杖断裂,他一下子就跌倒在地。四顾无人,姜西武鼓足力气,倚着床一点一点把身子往上挪。立直身子后,他像婴儿刚开始学走路一样,小心翼翼地往门口走去……“当时我自己也非常惊讶,我竟然可以丢掉拐杖自己走动了。”说起当初的奇迹,姜西武仍旧十分激动,“扶贫工作队给予了我自信,而精神上的自信又带给我身体上的力量。”如今,姜西武用双脚走在村里的道路上,也用努力走在致富的道路上。

  扶贫工作队的到来,不仅使姜西武发生了改变,也使整个姜曹村变了模样。村里设立了“爱心超市”,用“以奖代赠”的方式,激励像姜西武这样的贫困群众通过辛勤劳动、爱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获取积分,去“爱心超市”换取自身所需要的物品。与此同时,村里在已经废弃的小学内成立了姜曹希望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食用菌生产为主导产业,吸纳社员61人,带动24户贫困户脱贫。姜曹村在长武县开展的“四面红旗村”创建活动中,被评为“产业发展红旗村”。这不仅使贫困群众受益,也使姜曹村的扶贫工作队、村干部等获赠了每月三四百元的生活补贴。这种“以奖代促”的方式,有效激发了姜曹村“四支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

  姜西武和姜曹村的改变,是长武县在全县开展“双奖双扶”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今,长武县的每个村落都在悄悄发生着喜人变化。截至目前,长武县共建成“爱心超市”137个,覆盖了全县所有行政村;开展“四面红旗村”创建活动,2017年以来已评选出36个红旗村;开展“三讲三送三治”扶贫扶志工作,已整治“懒汉”23名,转化教育56人;在133个行政村建立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思想教育、扶志扶智、产业知识等各类专题培训,使1.5万多名群众从中受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