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伟 通讯员 段路晨
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高等音乐学府,自2012年以来,西安音乐学院先后承担了“两联一包”“双百工程”“特色教育”等扶贫任务。为了确保精准扶贫有成效,该学院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对帮扶的汉中市宁强县、镇巴县,咸阳市旬邑县,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有效推动了这些地方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
小山村有了第一条水泥路
宁强县巨亭镇流溪沟村共有339户1258人,其中94户为贫困户,由西安音乐学院等3家单位共同负责该村的帮扶工作,其中西安音乐学院负责15户贫困户。
流溪沟村地形复杂,交通是村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西安音乐学院投入50多万元,又协调县上投资130多万元,为流溪沟村修建了第一条水泥路。为感谢西安音乐学院的帮扶,当地村民将这条路取名为“溪音路”。
2018年3月,西安音乐学院选派教师高学飞赴流溪沟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任专职扶贫干部。为了做好帮扶工作,高学飞坚持每月到帮扶的15户贫困家庭了解情况,帮助寻找脱贫路子。在帮助村上发展食用菌120多万袋的基础上,西安音乐学院又帮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建立了“溪音生态养殖产销示范基地”。
山区小学有了合唱团
西安音乐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当地脱贫攻坚。2018年4月,宁强县巨亭中心小学学生赴流溪村开展“学生走进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活动间隙,当得知当地音乐教师匮乏时,高学飞和宁强县巨亭中心小学沟通并征得单位同意后,自愿义务承担起该小学的音乐课程。
在高学飞的帮助下,宁强县巨亭中心小学有了自己的校歌,有了自己的学校合唱团。住校的孩子们常常主动要求再多上一节音乐课,有时晚自习前的一个半小时也用来上合唱课。
2018年以来,西安音乐学院先后为宁强县巨亭镇捐赠钢琴10架、电子琴3架、电脑5台、党建音乐等图书1000册,为流溪沟村捐赠大衣100件、迷彩服90多套,为镇巴县捐赠钢琴15架、电子琴10台、葫芦丝50只,为旬邑县文化局捐赠钢琴2架、电子琴15台,为扶贫点安排、组织各类演出5场。
培养文化艺术传承人才
“旬邑唢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迄今已有500年左右的历史。西安音乐学院组织该学院管弦系和团委等部门,于2018年初对旬邑县制定了师生管乐培训、唢呐培训、合唱培训计划。在西安音乐学院培训中心主任高晓鹏的帮助下,该县办起了唢呐学校,为当地群众传授技艺。如今在旬邑县,通过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不少人,成为专职的唢呐艺人。
在西安音乐学院帮助指导下,由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旬邑唢呐传承人吕海东主奏,旬邑唢呐艺人李小平、李元胡、赵兴存、吕天运等人协奏的《将军令》获得2018年8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唢呐展演三等奖。截至目前,西安音乐学院已在旬邑县开展了多场各类音乐培训和演出活动,培训400余人次。
为了打造“最北苗乡”特色学校——镇巴县清水镇苗乡九年义务学校,西安音乐学院先后组织了25名教师开展了两期暑期培训,为当地学生、艺人传授葫芦丝、竹竿舞等技艺,还帮助恢复学校鼓号队,建立苗族博物馆、苗乡大舞台。在宁强县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为传承和发展传统羌文化,西安音乐学院帮助宁强山花艺术团整理《猎鼓》总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