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成熟的稻子飘散出醉人稻香;火红的辣椒装点了深秋田野,也映红了农家的笑脸;那满园的柑橘,正蓄势待发等着人们采摘品尝……`
自全国消费扶贫月启动以来,汉滨区积极打造“政企携手”、“五进五销”、“做优平台”、“电商赋能”、“社会参与”等新路径,多方联动聚合力,培育消费新动能,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目前,该区销售扶贫产品4263.76万元,签约2140.05万元,扶贫产品认定总数居全市第二。

政企携手 消费扶贫注动力
“咚咚锵的牛肉酱、洪山镇的豆腐乳、大河镇的盐挂面、土蜂蜜、黄花菜……”9月15日,在安康中心城区广场人头攒动,这些来自于汉滨区农家的原生态农产品,备受现场群众关注。
“这场活动真是及时雨,感谢区上帮我们解决了辣椒滞销难题!”早阳镇高举村支部书记胡成存激动地说。在该区消费扶贫启动仪式现场,27个镇办170余家企业的粉条、辣椒酱、土蜂蜜、豆腐乳、茶叶、核桃油等300余种特色农副产品集中展示售卖,5家毛绒玩具企业生产的上百种毛绒玩具也竞相亮相。
“我们商会将主动承担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以购代捐、以买代帮,优先采购我区农特产品,优先招聘我区贫困劳动力就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奔小康!”汉滨区女企业家商会会长杨联菊说。
现场,15家中、省、市、区帮扶单位与帮扶贫困村签订直购直销协议,5家区域对口帮扶单位与扶贫企业签订团购团销协议,5家爱心企业与扶贫产品生产基地签订统购统销协议,签约金额2140余万元。
面对复杂经济形势,今年以来,汉滨区将“消费扶贫”作为社会扶贫、带贫益贫的重点工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互利共赢”原则,扎实推进贫困村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形成多方参与、运行良好、成效显著的良好局面。

五进五销 适销对路拓渠道
1月,组织在西安市雁塔区举办汉滨名优农产品联合促销活动,辖内20家企业120个产品,实现销售额100余万元;
5月,在雁塔区小寨举办安康富硒茶推介活动,20家茶企55个产品实现销售额310万元;在区政府门前举办“五进五销”暨“消费扶贫进机关”活动,现场签约500余万元……
汉滨区供销社主任刘自阳说:“通过预算单位承销、社区结对联销、商场超市直销、电子商务营销、社会爱心助销等方式,有序组织农副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超市、进企业的方式,不仅扩大了消费规模,又延伸了扶贫触角。”
晏坝镇黄坪村在镇村与帮扶部门协作下,2018年10月搭上中国建设银行“消费扶贫”快车,入驻建行善融电子商务平台,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代销、帮扶单位助销、基地认领定销、农超对接直销”的“四销联动”模式,加速了订制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循环农业发展进程。2018年以来,该村消费扶贫共订制农产品大礼包7600份,销售收入304万元。
近年来,汉滨区结合实际,制定印发《消费扶贫工作方案》,通过农特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超市、进企业“五进五销”模式,将消费扶贫纳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经常参加常州博览会、丝博会、西洽会等大型展会,在景区景点设立产品专区,举办第一书记农产品电商年货推介会8场次,推销汉滨名优农产品1000余万元。今年在西安小寨和安康市委、市政府广场举办各类消费扶贫促销活动3场次,实现销售额810万元。
同时,利用西安区域对口帮扶及苏陕协作优势,在雁塔区小寨设立“汉滨区富硒产品展销中心”,在社区投放富硒产品专柜4个;举行“汉滨区农副产品进航天基地展销活动”,入驻航天数字经济示范园京东云扶贫超市;在安康城区万友、喜盈门、盛裕祥等大型超市开设农副产品专馆、专区、专柜20家;在37个社区设立直销点,促进群众脱贫增收。

“832”平台” 产品追溯有保障
“自入驻‘扶贫832’平台,销量逐渐提升,现上线产品有核桃油、核桃酱、核桃仁系列,目前已销售20多万元。”安康瀛天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潘建龙难掩激动之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公司核桃干果及深加工产品销量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入驻“扶贫832”平台后,网络销售渠道迅速打通,解开了潘建龙的困惑。
为推开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拦路虎”,该区着力搭建政府采购与农产品销售绿色通道,成立“扶贫832平台”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财政、扶贫、农业农村等部门就平台专业知识全面培训,推动全区预算单位广泛参与,同时按照“应推尽推”原则,加大加快扶贫产品认定工作力度和入驻进程,确保消费扶贫工作驶入“快车道”。
汉滨区供销电商公司总经理张慈珍介绍:“该平台对所有入驻企业都进行严格资质审核,对所售农产品进行严格筛选。因此,上线企业都要对各自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为此,他们严把采购关,依靠技术实力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让采购方清楚了解产品品质,了解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过程,让扶贫过程变得明明白白,也让消费扶贫更有温度。
张慈珍说,下一步他们将借助“832平台”优势,更好发挥电商公司活力,让深山里的农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为群众增收致富贡献力量。据了解,今年以来,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审核发布,录入全国“扶贫832平台”新型经营主体43家172个产品。

电商赋能 直销产品多样化
“真没想到,今天一场直播就带来2000多单。网络直播影响力真大!”德润天然富硒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璇惊喜地说。4月30日,在“百年德润”古茶制茶活动上,汉滨残疾电商青年孙阳现场通过网络直播推介安康富硒茶,这场“炒茶秀”很快吸引了不少网友围观,不到10分钟,就有26位客户在“硒安康”平台下单订购。
5月1日,西安市雁塔区、西安航天基地联手汉滨区,在小寨飞炫广场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暨“安康富硒茶”•汉滨富硒特色农(旅游)产品推介活动,搭建扶贫直播间,邀请网红参与推介,两地领导也走进直播间向全网“秀出”自家优质产品,5天时间线上线下累销达310余万元。
为紧跟消费扶贫新形势,该区以“云直播”为载体,通过视频制作、多渠道直播等举措,开展“扶贫产品成果展示”“第一书记农产品推介会”等活动,吸引抖音、快手、娱播等平台,利用区长代言、网红代言、贫困户田间地头抖音直播等方式,让更多安康“富硒山货”成为“网红俏货”。疫情期间,有组织开展网红直播带货20余场次,共计销售410余万元。
近年来,该区依托镇村电商服务站点,推行“服务站点+贫困户”帮带模式,严格落实每个服务站点合伙人协议帮扶10至20户贫困户,让电商为脱贫赋能。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开展常态化培训,打造本土网红,适时推动传统电商向直播电商转型升级。目前,全区已建成24个镇级服务站、50多个村级服务点,区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已完善,培训电商人才7300多人,全区现有电子商务经营主体9302家,2019年网络交易额17.89亿元。

多方参与 上下联动聚合力
江北街道办晏台村5组贫困户李增建,为增加收入,他从去年开始养鸡、养猪,但受疫情影响,鸡棚里年初养的100多只鸡苦于找不到销路。
帮扶干部万丽娜联系到爱心企业,7月19日一大早,该公司负责人就带着5名员工直接上门采购20多只土鸡,按照市场价支付李增建1417元,并预定了剩下土鸡,帮助贫困户解了燃眉之急。
9月18日,汉滨区检察院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包联贫困村,采购贫困户自产的土鸡、猪肉、魔芋、菜油、辣椒、土豆等1360公斤、价值9990元的农副产品,既让帮扶干部购买到绿色农副产品,又切实增加了贫困户经营性收入。
消费扶贫开展以来,该区通过发放电子倡议书、建立产销对接微信群等,对滞销农产品宣传推介,帮助贫困户销售滞销农产品。由于待销农产品品种多、产量少、较分散,该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桥梁纽带作用,多渠道、多方面宣传发动,帮助贫困户拓宽了农产品的销路,号召企业及员工购买滞销农产品,努力为贫困户扩销路、增销量、提效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育一地特色。该区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十大特色产业”等不断提高优质农特产品知名度,并初步形成“组织牵线搭桥,社企结对联建,农商互利共赢,全民助推扶贫”的消费扶贫新格局,架起农产品走出大山的“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