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一大早,汉中市汉台区汉王镇牛尾村村民白怀林和往日一样不到6时就起床了,在家喂完牛,就开车急匆匆赶往自家地里。一个上午,他往返4个来回。
“人必须勤快,也要能吃苦。这几年我就是靠养牛和养猪脱了贫。”白怀林对记者说,“我每天早晚喂牛饲草和水2次。为节省时间,2017年我买了第2辆机动三轮车,每拉一车杂草到家,妻子就帮着卸,我再去开另外一辆车继续拉,上午4车,下午2车。”
白怀林家共有3口人,女儿2014年被查出患有神经性疾病,生活无法自理,妻子郑秀莲患有慢性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活,全家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他的肩上。2015年,白怀林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面对家庭的不幸,不甘心一辈子在贫困线挣扎的他,选择用勤劳的双手去改变命运。
“我家地方大,我也有些养殖经验,那就养牛、养猪。”白怀林说。2015年,经过多方了解和实地考察,他在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申请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在村互助资金协会贷款2万元,购买了8头牛犊和10头猪仔,开始了他的养殖脱贫路。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白怀林总是在牛舍里忙碌着,幼牛在他的悉心照管下茁壮成长。为了搞好养殖,他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区、镇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的有关种植和养殖方面的技术培训,他每次都去。
“人还要有吃苦精神。”白怀林说。为了摆脱贫困,他起早贪黑干活。有时在地里干得起劲,常常忘了回家吃饭;别人家不要的玉米秆,他就拉回来做牛的饲料;别人不种的地,他争取过来种。
2015年年底,白怀林靠养牛和养猪净挣了1万多元,第一笔养殖收入,极大地鼓舞了他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白怀林说,脱贫攻坚以来,参与帮扶他家的干部不少。区林业局2018年派驻牛尾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杨超,是他家的常客,每次杨超到家,都要和他一起去地里干活,还帮助喂牛。
“我养牛基本上是自繁自育。牛犊市场价格高了,卖牛犊,牛犊市场价格低迷,我自己养大后再卖。养猪也是同样的道理,发展养殖要注重利益最大化。”白怀林自豪地说。靠养牛和养猪,他家2017年就实现了脱贫。全家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063元,成为村里有名的脱贫明星。
一人富了不算富。在牛尾村,但凡有意愿养牛的村民向他咨询养殖技术和经验,他都是无偿提供,包括青储饲料配方。牛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白怀成,在白怀林的带动和帮扶下,2017年开始发展养牛,当年就脱了贫。目前,白怀林先后帮扶牛尾村8户群众靠养牛实现了增收致富。
“我现在是种养结合。家里16亩地,我先后发展了柑橘、小麦、玉米、水稻、油菜。我要实现多产业增收。”白怀林说。他如今每隔一天就要到自家地里看看,还要去水田里定期放水。
“要说我有啥脱贫经验,我认为,遇到困难,不要轻易向命运低头;要勤奋,要有信心,要有目标,要有脱贫项目。”白怀林激动地说。
有付出就有收获。2019年,白怀林被汉台区评为脱贫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