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市县动态

陈仓:软豆腐 硬品牌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9-02 08:00

李德平在豆腐坊制作豆腐。

夜幕降临,当大多数人看着电视、刷着抖音或在自家炕上拉家常时,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杨家川村村民李德平夫妇依然还在自家的豆腐作坊中忙碌着。对于李德平夫妇来说,豆腐是他们家脱贫致富的法宝。

筛选上好豆粒、磨浆、熬浆、点卤水、注模、压石块……每天傍晚,李德平夫妇重复着这10多道从父辈就流传下来的工序,虽有10多年的传统手工豆腐制作经验,但他们却丝毫不敢疏忽大意。7个小时后,当李德平小心翼翼地从模具中取出压制好的豆腐时,长长地出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喝了口妻子递过来的热水。

“我初中毕业后就去了外地打工,因为年龄小,打了几年工就被父亲叫回来跟着他学做豆腐。那时候农村买豆腐的人少,而且价也低,赚不了几个钱。结婚后,为了供养娃娃上学,我再次选择了外出,干过工地、开过饭馆,力气没少出,但却没挣下几个钱。外面打工不挣钱,不知道再能干些啥,正当我回到家里一筹莫展之际,驻村第一书记李玮到我家走访,交流中了解到我会做豆腐时,他鼓励我说‘你有这手艺,何愁不致富……’当时我还很犹豫,害怕没销路。就在我犹豫之际,他多次上门做我的思想工作。得知我缺资金,他第一时间帮我联系了贴息贷款,并在市区联系了餐饮企业进行收购。”李德平对记者说。

2017年下半年,在宝鸡市工商局派驻杨家川村第一书记李玮和村上干部的鼓励支持下,李德平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70平方米的豆腐作坊,再次开始了做豆腐生涯。

他做的豆腐,不加任何添加剂,原料是周边群众和自家种植的,从源头上保证了豆腐的品质,而且他做的豆腐富有韧性、嫩白细腻、食之鲜香。因此,他做的豆腐从来不愁销路,每个月收入至少5000元。

拓石镇杨家川村昔日的豆腐坊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都是党的政策好,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驻村第一书记的真帮实扶,就没有我家的今天。最近村上和李书记都找我谈了,说村上不但要建标准化手工豆腐作坊,还要让我去标准化作坊给大家指导,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进行生产,壮大规模,将我们的软豆腐打造成硬品牌。”李德平兴奋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2020年5月,杨家川村传统豆腐加工产业发展项目已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带动杨家川村2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传统手工豆腐产业,预计日产手工豆腐3000余斤。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