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市县动态

汉阴:失能特困者过上了体面生活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8-27 08:00

大暑刚过,陕南秦巴山区,汉江支流月河川道的汉阴县进入一年当中“湿热交蒸”的顶点。

这曾是长年瘫痪、身有褥疮的吴兴胜最煎熬的日子。自从2017年6月入住该县蒲溪镇小街村的蒲双敬老院养护中心,他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坐在轮椅上的吴兴胜,衣着干净,短发整洁,脸色红润。走进他的房间,空调、电视、暖气以及康养小设施配备齐全。

在陕西省汉阴县,像吴兴胜这样失能、半失能的特困人员不在少数。近年来,该县在建设敬老院的过程中,财政、民政、卫健等部门密切合作,积极探索实践,不仅实现了集中供养,更重要的是通过医养结合、以贫助贫、以残助残,让650名失能、半失能人员过上了有保障的体面生活。

需要生活保障,更需要人照顾

吴兴胜是汉阴县双河口镇凤柳村人。“2002年,父亲病逝,母亲深受打击从此精神失常,家里一贫如洗。我不得不去山西省临汾市建筑工地打工。但是祸不单行,打工不久,我从8层楼上跌落,高度截瘫,腰部以下毫无知觉,让母亲再次受到严重刺激。”吴兴胜回忆说。

政府给予了生活救济,可对于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家中没有经济来源的吴兴胜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汉阴县民政局了解情况后,安排吴兴胜到医院进行了两年疗养,身体才慢慢恢复。2017年,吴兴胜入住蒲双敬老院后,生活大变样。

实际上,吴兴胜是许多失能、半失能人员的一个缩影。汉阴县在脱贫攻坚中发现,失能与半失能五保户是困扰基层兜底脱贫的一大难题,全县共有249名失能、1126名半失能五保户。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说:“这些贫困户虽然有政策兜底,但只是解决了经济来源,并没有解决生活自理,其自身安全都无法保障,哪里谈得上养老?”

为破解难题,汉阴县率先在蒲双敬老院试点,由县财政投资600余万元对敬老院进行扩建改造。2016年4月建成后,在院内成立养护中心,将蒲溪镇及毗邻乡镇的42名失能、半失能五保兜底户集中到中心供养;同时,配备17名护理人员,采取两班倒的方式,24小时全程护理。

“对全失能的按两人一个护工配备,对半失能的按3人一个护工配备;不能吃饭的由护工喂饭,不能上厕所的指定护工护助。这样,既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更解决了他们的照顾、监护难题。”汉阴县民政局局长沈涛告诉记者。

今年7月,考虑到吴兴胜的特殊情况,民政局又安排他母亲与他住在一起,以便得到照料和康复。分离多年的母子重逢,了却了吴兴胜最大的心愿,也在汉阴传为佳话。

目前,按照这种方式,汉阴县已有164名失能、486名半失能五保户得到集中供养。

医养结合,有了健康和尊严

距离县城12公里的蒲双敬老院,是一个占地8.5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大院子,负责蒲溪镇及周边几个镇五保户的供养。二层楼的四合院有房屋86间、设计床位150张,现已入住130人。大院中间有一排4间的办公房,依次挂着医疗室、康复理疗室、心理咨询室、办公室的牌子,将大院一分为二。

“大院子是敬老院,目前住着88位五保户老人,他们生活都能自理,只需要集中供养即可;隔壁小一点的院子就是从大院里隔出来的蒲双敬老院失能群体供养养护中心,这里供养着42名失能、半失能人员。全院有管理服务人员9人,护理人员17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将大院隔成两个院落的那排4间医护办公房并非敬老院所有,而是属于蒲溪镇卫生院。原来,这正是体现该县对五保户兜底扶贫集中供养的特别之处――医养结合、健康扶贫。

汉阴县让医疗服务阵地前移,实行服务无缝对接,以敬老院场所设施资源为平台,与区域卫生院合作,成立养护中心。在养护中心配备心电监护仪、吸氧、牵引床、针灸理疗等医疗设备,由区域医院为养护中心配备专职医护人员。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基础护理培训。

“我们通过购买卫生院的护理,由职业医护人员长期驻院,随时直接到失能人员床前检查、治疗,长期进行康复护理,从而实现了小病不出院、大病县医院。”沈涛说。

以贫助贫,以残助残

这是蒲双敬老院养护中心典型的“一家人”:推开大门,是护理员文尚奎、徐甲群的房间,两张床占据了房间大部,一边的桌子上放着微波炉、消毒碗柜等生活用品,旁边还要轮椅、拐杖等等;里间的大房间住着吴兴胜及其母亲等4位失能院民。两位护理员昼夜轮流,24小时照顾着里间4人。

“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基本上都能通过就业实现脱贫,而一些弱劳动力想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很难,现实倒逼我们探索出有益于两个特困群体的扶贫新模式――以贫助贫、以残助残,用最需要就业的人去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沈涛说

文尚奎、龚昌凤就是因残致贫“最需要就业的人”。家住敬老院附近、10分钟就可以到家的文尚奎,打工时因安全事故失去了一条腿,而80岁的老母手脚麻木需要照顾,文尚奎伤残后家境非常困难,直到2018年7月到这里上班后,每月2000元的工资缓解了生活困难,还兼顾了照料母亲。

44岁的龚昌凤,则因幼年的一场火灾失去了左手,且面部烧伤、右手变形。“像我这样,想找工作太难了。”3年前,龚昌凤终于在这里找到工作,这让她倍加珍惜,“我每天帮他们穿衣服、喂饭、洗澡……在这里上班,要有爱心、耐心,要把心放在他们身上!”

在脱贫攻坚中,汉阴县拓宽公益性岗位,面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招聘养护中心护工,并优先招聘残疾人。招聘后,集中培训上岗,上岗15天的月工资2000元,上满30天的月工资4000元,从而实现了“招聘一人,全家脱贫”。

目前,全县16所敬老院共有54名贫困户上岗,其中残疾贫困户11名。以贫助贫、以残助残,实现双赢,皆大欢喜。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