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市县动态

榆林:“草根银行”催开产业致富花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8-15 08:00

自2009年在陕西榆林开展试点以来,扶贫互助资金因其借款门槛低、借还款灵活便捷、资金用途广泛等特点,一直深受基层群众欢迎,并被大家戏称为“草根银行”。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榆林扶贫互助资金组织日趋完善、规模逐步壮大。截至目前,榆林全市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已达到1065个,资金总额5.61亿元,会员8.59万户;累计借出资金14.5亿元,惠及16.8万户(次)会员。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

近年来,榆林严格按照资金“借得出、收得回”、会员“能借款、能发展、能致富”的原则,全面强化互助资金管理工作,并探索形成了三种管理模式。其中,横山区、子洲县成立了科级事业单位,对互助资金实行专职管理;榆阳区采取乡镇设总会、行政村设分会的模式,乡镇统筹管理辖区内互助资金运行;其余9个县市按照“村主导、镇(乡)监管、县督导”的管理模式开展工作。

据统计,截至目前,榆林全市共建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065个(其中贫困村883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覆盖率达97.8%),协会资金总额5.61亿元(贫困村协会资金4.89亿元),会员8.59万户。 全市互助资金组织已累计借出资金14.5亿元,带动16.8户(次)会员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期间,榆林市扶贫办通过推行村级互助资金协会财务管理由乡镇财政所代理制度,既解决村协会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又有效杜绝了管理人员挪用、占用互助资金等问题的发生。此外,该市还建立了互助资金协会考核评级制度,对考核结果较好的协会给予表彰奖励,对考核结果较差的且经整改仍无明显好转的协会,一律启动退出注销程序。

精准支持成效显著

榆阳区、横山区大力发展光伏、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佳县、吴堡县主要用于支持手工空心挂面加工产业,定边县、靖边县瞄准白绒山羊养殖精准发力,绥德县、子洲县帮助群众稳步壮大山地苹果种植规模……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扶贫互助资金不仅有效缓解了会员群众发展产业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还已成为金融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榆阳区在实施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时,部分贫困户遇到了自筹资金短缺难题,杨庄村等4个协会为497户贫困户会员借款392.9万元。2019年,该区光伏扶贫电站累计收益155.2万元,户均增收3122元。

2019年,吴堡县高家塄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向37户会员借款63万元,用于购买设备、扩大规模。如今,该村手工挂面加工户已达到103户,从业人员200余人,今年全村手工空心挂面产量达1200吨,产值1400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1.6万元。

“互助资金积极支持特色产业、致富产业发展,有力地支持了会员户脱贫致富。”榆林市扶贫办专项扶贫科科长吴浩说。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