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心系故土回乡创业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8-04 08:00
“徐家那后生是不是犯糊涂了,在西安发展不好吗,回到咱这深山沟当农民能有啥出息?”回想起5年前自己回乡创业时周围邻居的质疑和不解,徐宣平至今记忆犹新。对于生活在秦岭深山凤县平木镇刘家庄村的大多数群众来说,孩子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离开农村,能留在大城市找一份体面的工作,那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可对于从小在秦岭深山中长大的徐宣平来说,回到故乡帮助乡亲过上好日子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2007年,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毕业的徐宣平回到西安,经过4年的打拼,2011年他在西安创立艾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然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家乡的山山水水就会在他脑海中打转,为家乡做点什么的想法经常让他彻夜难眠。
2015年,党中央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这让徐宣平下定决心,毅然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
徐宣平的故乡刘家庄村位于秦岭腹地嘉陵江上游,村子旁边的山上有开心石、七仙崖瀑布、莲花池、锅坑梁等自然景观。村里人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人工养殖林麝,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林麝养殖第一村。每年都有外地人到刘家庄村考察学习林麝养殖技术,到村里游玩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可是因为村上缺乏吃、住等配套设施,大家都是当天来当天回。徐宣平认为,让游人住下来消费,就能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水资源产生经济收入。于是,他琢磨起开办度假山庄的事,想要把游客吸引来。
“回乡创业就是为了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徐宣平暗下决心之后,与村委会达成协议,村集体以闲置多年的旧学校入股,新建一个占地100余亩的林麝山庄,并且采取土地流转、就业务工、产品收购、入股分红等方式,帮助村里的贫困户脱贫增收。不到一年时间,山庄建起来了。这里既有幽径、溪湖、林草,有生态养殖的土鸡、黑猪,还有特色餐饮、采摘垂钓、茶饮客房。游客到此可观赏、可体验、可健身、可养心。林麝山庄的厨师,也是村里的村民。为了烹饪出有当地特色的菜品,徐宣平联系县劳动就业部门到村里开展烹饪技术培训,还经常和山庄厨师一起探讨菜式和烹饪技巧,推出了麝香酒和党参、黄丝菌、野山药等。
建好的山庄位于大山深处,离县城70多公里。为了吸引更多的游人,徐宣平又积极联系户外运动协会和一些作家到村里采风,大力宣传推介村里的自然风景和民间文化。凤县县委宣传部作为刘家庄村脱贫攻坚包扶单位,也积极联系新闻媒体到村里采访,宣传这里的林麝养殖产业及旅游景点。今年年初,西安一家旅游公司来村里考察后,与山庄签订协议,每周给林麝山庄组团输送100名游客。
同时,徐宣平牵头成立了艾沃林麝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麝产业。为了把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徐宣平和参股养殖户、村组干部多次商讨,外出学习经验,确定了自然风景资源带动、林麝养殖、农户共同参与的发展思路。他开办的林麝山庄,带动了当地13名村民就业。
2019年,合作社已加盟68户林麝养殖户,建成2个猪苓种植基地、14个林麝规模化养殖场、2个大鲵养殖基地、1个猪养殖场、2个中华蜂养殖场,并确定了合作社依托“互联网+实体”模式,大力推广“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私人定制式销售理念。为了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致富,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了代养、入股等帮扶协议,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树苗、鸡苗、种子、肥料等生产物资,并承诺每年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回收林麝饲草和养殖产品。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谈起未来的打算,36岁的徐宣平信心满满。他说,下一步,要带动更多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特色林果采摘园,修建运动休闲场地,开辟观光探险旅游线路,发展农副产品定制客户……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