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市县动态

镇安:丰收村里看丰收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8-02 08:00

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村民,最近乐开了花。村上种植的板栗、核桃、烤烟、中药材今年都大丰收。村民谢中庆高兴地说:“过段时间估计每天接待客商都够俺们忙活的了!”

其实,丰收村名为丰收,脱贫前却从不“丰收”。村里608户中277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丰收村紧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板栗、烤烟等产业,短短几年就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提升至11140元。

7月23日,记者来到丰收村。一进村,就看到9组村民高宗玲在家门口的地里忙活着。今年46岁的高宗玲,虽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但对种植板栗一窍不通。“之前在家伺候公婆,全家的收入都靠丈夫在外务工。”高宗玲说,“我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后,村上的帮扶干部根据我家的情况,动员我种植板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村上的帮扶干部看准高宗玲身上不怕吃苦的劲儿,找来专业人员给她培训。“培训中,我发现板栗种植不仅成本小,也相对清闲,适合我这样需要料理家务的人。”于是,高宗玲在家门口种植了10亩板栗。

肯吃苦、爱钻研的高宗玲,不仅经常在地里记录板栗的生长情况,还不断研究种植技巧。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现在她成了村上的“板栗种植专家”。

凭借种植板栗,高宗玲每年能增收1万余元,大大减轻了家里的负担。高宗玲说:“今年我丈夫打算从外地回来,和我一起种植板栗!”

与高宗玲类似,同村7组的张自水靠种植烤烟走上脱贫致富路。说起种植烤烟,张自水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我以前不种烤烟,一直在外打工赚钱。”张自水回忆,一年四季各处跑,到头来落在口袋里的只有一两万元,全家人的温饱都是问题。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家被识别为贫困户。

“贫困户的帽子让我一下觉得抬不起头,那两年我都不想和村里人说话。”张自水说。转机是在2018年,村委会成员上门劝说,让他加入同组烤烟大户张自义的团队,一起发展烤烟产业。没承想第一年仅种了11亩,就收入4万多元。“当时看到那些钱,就像做梦一样,种烤烟的热情一下就上来了。”张自水笑着说。到了第二年,张自水一下扩种到20余亩,收入翻番,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今年我的收入预计超过10万元!”张自水对记者说。靠着种植烤烟,张自水的收入屡攀新高,一家老小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现在村上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整村也脱贫了。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塔云山景区,紧抓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机遇,突出文旅产业扶贫带动作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将各类资源聚集到产业链上,把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走好乡村振兴路,让丰收村的群众年年大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张健信心满满地说。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