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市县动态

渭南:电商扶贫开辟致富新路径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7-19 08:00

面前一部手机,身后是成片的果园,近日,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埝桥镇北黄村,网络主播马宁站在乡亲们的果园中,手捧着刚摘下的李子,面对镜头侃侃而谈。

自6月开始,随着秦东大地瓜果飘香,曾有过两年淘宝客服工作经历的马宁,拿起了直播设备,整天穿梭在周边村镇,将本地的瓜果介绍给全国各地,为乡亲挣来五湖四海的订单。

“今年因为有疫情,原本想着家里的两亩黄杏是卖不出去了,多亏了马宁,才两个礼拜,就帮我把4000斤大黄杏卖完了,这一下就有了4万多元人民币收入,真没想到,这直播‘带货’还真厉害!”村民王新民说。

如今,在渭南市,像马宁这样的为从事电商助农的“新农民”不在少数,2020年以来,渭南市将发展电子商务与实施精准扶贫紧密结合,通过培育了县域电商品牌,积极推动电商对扶贫的引领作用,截至目前,渭南市参与扶贫电子商务企业300余家,网店、微店从业人员2万人,贫困人员创业、就业4800余人,产业帮扶贫困户7837户,直接和间接带动贫困户收入共计7000余万元人民币。电子商务,为助农惠农打开了一道新的“出海口”。

7月14日,在澄城县韦庄镇,村民康雷杰的微信群一大早就不断地“叮咚”作响,前来预定桃子、李子的顾客通过该县电商助农微信群,给他发来了一个个转账“红包”,还没下枝头的果子,就已经被来自天南地北的顾客预定。

“在以前,经常看着村头快要成熟上市的水果,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变成钱,我看着都替乡亲们着急。”2018年,康雷杰开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依托澄城县电商助农项目,踏入了电商销售的“蓝海”。

从之前的几天一单,到如今一天几十单、上百单、上千单,最多的一天发单1200余件,在两年间,康雷杰就成为了乡亲们致富的领路人。“2019年,通过电商带动,我预计能帮村里销售水果40余万元人民币,是以前的两倍。在近期,4月份和5月份,在微信能卖了22余万元人民币。”翻看着手机收款记录,康雷杰高兴地说。

据渭南市商务局发布数据,自2020年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渭南市积极策划网销直播月等电商助农活动,截至6月底,渭南市开展各类直播销售3005场,“带货”369万单,成交额1.3亿元人民币,销售各类农产品万余吨。渭南全市通过网络交易特色商品总额133.11亿元人民币,网络零售额26.33亿元人民币。

“下一步,我们还将不断加大培训和扶持力度,着力打造高效、便捷、惠民的电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网络经济在活跃消费市场、促进农产品上行销售、带动贫困农户就业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渭南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刘会军说。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