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政协委员结亲记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7-18 08:00
“砰砰砰!”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村村民杨振东家响起敲门声。
“汪汪汪!”小狗冲着门口叫了起来。
“自家人来了,别乱叫。”杨振东连忙喝止小狗,将“自家人”迎进门。
这是近几个月来杨振东家常见的一幕。
杨振东口中的“自家人”正是铜川市政协委员黄宏显。几个月前,杨振东与黄宏显并不相识,但现在,他们成了“亲戚”。这源于铜川市政协的“牵线搭桥”。
为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铜川市政协在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市县(区)政协干部中开展与贫困户“结亲戚”活动。按照“双方自愿,就地就近”原则,由每个委员自主确定1户以上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结亲戚”对象,勤联系、常走动、讲政策、送温暖、办实事。
杨振东腿脚不灵便,老伴儿也常年患病,30岁的儿子杨涛至今还未成家。虽然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脱了贫,不愁吃穿,但什么时候能富起来、给儿子娶上媳妇,杨振东心里却没底。
再说儿子杨涛,因要照顾父母,他放弃了北京的厨师工作,返乡创业办起了养鸡场。但因养殖经验不足、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先期收益较差。今年春节,受到疫情影响,更是一度销售困难。
在杨振东一筹莫展之际,黄宏显上门来和他们“结了亲戚”。黄宏显是第三届铜川市道德模范,还被评为“中国好人”,在当地有一定威望。在了解到杨振东家的实际困难后,黄宏显在微信朋友圈大力宣传,带领员工和亲友前来购买。“黄叔来了后,我20天就把500只鸡卖完了。”杨振东说,这是黄宏显带给他的“见面大礼”。
黄宏显鼓励杨涛再购进一批小鸡,隔几天就来杨家看看,询问小鸡的生长情况和遇到的困难。在鸡棚前,黄宏显扳着手指头帮杨涛算了一笔账:这一批购进的1300只小鸡,中秋节前出栏,毛利润6万元;再购进2000只,明年过年左右出栏,毛利润可达10万元。
在销售方面,黄宏显更是给杨涛吃下一颗定心丸。“我有一位在鄂尔多斯的朋友,他每年用鸡量在5000只以上,你只管养殖,我帮你销售。”黄宏显对杨涛说,“只要你踏实肯干,我保证你家三五年就成为富裕户,你娶上媳妇买上新房。”现在,杨涛和家人对致富信心满满。
除了杨家,黄宏显还结了另外两门亲戚。他不停琢磨,怎么能把“亲戚”家的事办好。
据统计,自今年2月“结亲戚”活动开展以来,住铜省政协委员和市县(区)政协委员及机关干部共计806人,实际参与“结亲戚”活动756人,共确定“结亲戚”对象772户,参与率达93.8%。 半年来,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累计联系群众2877次、讲政策1397次、送温暖969次、办实事592件。
耀州区政协委员王盈民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了解到关庄镇稠桑村贫困户杨改红无人照料、生活困难时,便主动和杨改红“结亲戚”,安排杨改红到自己的公司工作。
铜川市政协委员、耀州区石柱镇光明村乡医李文强就地就近与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亲戚”。这3户“亲戚”家都有残疾人,李文强一有空就去“亲戚”家中问诊,为他们进行免费体检,遇到家中困难就帮一把。
……
自活动开展以来,铜川市各级政协委员进一步密切与贫困群众的联系与帮扶,送化肥、送种苗、送技术,宣讲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讲解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帮扶活动,实实在在为群众化解难题、多办实事。
多名委员表示,“结亲戚”活动以情感为纽带,委员们在日常中走动、在信心上鼓励、在教育中引导,用情用力帮助解决好“亲戚”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拉近了委员与帮扶对象的距离,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同时,委员在与群众深入接触中掌握基层情况,了解社情民意,通过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方式发挥好建言资政和民主监督作用。
“结亲戚”活动是铜川市政协助力脱贫攻坚的创新之举。目前,铜川市政协正积极制定《铜川市政协委员(机关干部)与农村贫困户“结亲戚”活动实施办法》,旨在推进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