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市县动态

华阴: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防返贫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7-17 08:00

今年以来,华阴市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探索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的监测、预警、保障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治贫与防贫相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新路子。

建立监测机制,精准掌握对象。一是明确监测原则。华阴市围绕“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未脱贫人口按期脱贫、坚决阻止源头致贫”三大目标,将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监测对象,确保全部脱贫;将有返贫风险的已脱贫户纳入监测对象,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将有致贫风险的非建档立卡户纳入监测对象,确保从源头上阻止致贫。二是明确监测对象。把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以下,因病因学刚性支出远大于收入,因灾、突发大病、突发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民政特困供养对象、长期保障户、重残等“四类”人群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实现对全市监测对象精准掌握。三是明确监测程序。采取“群众申请、入户调查、部门比对、村民小组评议、村民代表审议、村级公示、乡镇复核、县级备案”程序进行识别,进一步强化了防贫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四是建立监测台账。通过市、镇、村三级自上而下逐级、逐户进行研判,全面摸清“四类”重点监测对象底数,及时录入监测预警系统,建立监测对象台账。

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动态管理。对纳入监测预警系统的重点监测对象,市扶贫办组织行业部门按照“统一管理、动态调整”原则,对监测对象经常进行比对筛查,提前预警、及时干预。数据检测员、“四支队伍”、帮扶责任人等每月进行走访,重点了解收入支出、产业就业、就医就学、住房饮水等情况,在市防贫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实时更新相关数据。根据新的情况,把监测对象动态调整为“边缘户”“监测户”,实现标识清、底数明、常态化监管。

建立保障机制,落实扶持政策。针对需要扶持的监测预警对象,采取多层次、复合式的扶持方式,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对症下药,按照政策、公益、救助的渐进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方案,确保监测预警对象得到有效扶持。落实扶持保障政策。整合扶贫产业、就业培训、创业支持、医疗救助、教育资助、应急救助、住房保障、低保保障等政策资源,通过产业带贫益贫、就业扶持、低保保障等增加困难群众家庭收入,通过政策减免、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降低困难群众教育、医疗刚性支出,通过全面排查、动态筛查、安全鉴定等确保住房和饮水安全。

防返贫致贫,最根本的还是要抓产业、促就业。目前,华阴市围绕甜柿子、香菊、设施大棚等五类优势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壮大,培育村级集体经济,46个贫困村实现扶贫产业全覆盖。累计建成扶贫产业园37个、规模以上设施农业基地15个,扶贫产业受益贫困户3449户,收益资金1015万元。按照“保居民就业”要求,积极落实创业就业政策,做到培训资源优先满足搬迁群众、新增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搬迁群众、新增城镇就业岗位优先推荐搬迁群众、安置点门面优先让利搬迁群众、城市服务产业优先扶持搬迁群众、创业政策优先支持搬迁群众。目前,开发公益特岗462个,建成社区工厂4个、就业扶贫基地6个,累计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0415人次。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