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宝鸡市麟游县紧盯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和镇村难点堵点问题,以“五线一单”活动为载体,围绕“五查二十看”,突出五大举措,精准施策发力,全面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逐项对标过筛,抓紧整改落实,补齐短板漏项,提高脱贫质量,做足脱贫成色。全县“三排查三清零”集中排查阶段共排查问题109个,已全部整改到位。
突出全面脱贫抓退出。把全县515户785人未脱贫贫困人口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深入排查短板弱项,查实找准存在问题,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对标贫困户脱贫退出5条标准和中省市有关要求,逐项分析,综合研判,查实问题,找准原因,研究细化解决办法,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由帮扶干部“一对一”开展入户帮扶,面对面落实脱贫举措,增强脱贫工作实效性。对有劳动能力且有意愿通过产业增收的31户68人全部落实了扶贫产业项目;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91人已安置就业,其中公益岗位34人;对54户54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落实了兜底保障政策,其中,低保33人,特困供养21人。通过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目前全县515户785人剩余未脱贫贫困人口均相应落实产业就业措施和兜底保障政策,“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已全面达标。
突出监测预警防返贫。把防返贫摆在突出位置,出台《麟游县巩固脱贫成效防返贫监测预警处置办法》,建立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35个。对标对表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对县域内农村户籍人口中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由“四支队伍”、村、镇逐级分析研判,逐村逐户全覆盖“过堂”核查,解剖麻雀,坚决杜绝“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现象。经“回头看”,全县边缘户194户539人、脱贫监测户185户430人全部进行监测预警,实行黄、橙、红三色预警,精准落实防返贫措施500多条,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确保不发生新的致贫户、不出现返贫户。
突出壮大产业促增收。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作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载体,深入实施“3+X”特色产业攻坚行动,紧紧围绕“东部苹果西部菜,中部畜牧+药材”产业布局,壮大主导产业,夯实增收基础。以万亩矮砧苹果基地建设为引领,做强苹果产业。建成矮砧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农场5个、矮砧苹果产业扶贫基地1.8万亩,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公司+基地+果农”的模式,成立4个苹果劳务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群众种植优质苹果1.5万亩,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3.5万亩。以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为引领,做细蔬菜产业。依托“十户一体”产业脱贫互助组和龙头企业,引导能人、大户带头发展蔬菜产业,鼓励贫困群众以土地、人力、资金等方式入股,参与蔬菜种植,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今年以来,引进和发展蔬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13个,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9个,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17个,注册蔬菜商标4个,全县种植设施蔬菜1.5万亩、高山蔬菜2.53万亩。以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为引领,做大畜牧产业。紧盯市场形势,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新希望、石羊集团等大型农业企业,探索形成“企业+农户利益绑定”合作代养模式,支持生猪养殖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大场大户,扩大牛、羊养殖规模,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全县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场60个、家庭牧场58个,目前在建标准化养殖场20个、家庭牧场24个。以万亩药谷基地建设为引领,做优药材产业。按照“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科技促动、政策推动”思路,以中药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林下半野生抚育、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产供销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万亩药谷,推动中药材产业集约化、规范化发展。建成中药材加工厂2个、中药材留床面积2.06万亩,今春种植以黄芪、柴胡、板蓝根等中药材1.6万亩,年内可采挖中药材约3100亩180吨。
突出四个一批稳就业。按照“就业围着脱贫转、岗位跟着群众走”的思路,坚持“四个一批”同步推进,切实抓实抓细抓好就业工作。支持外出务工转移一批。开通“绿色就业通道”,采取“点对点”输送到企业、包车直达送至客运站,推动有条件、有意愿外出群众返岗返工。组织开展农民工和贫困劳动力百日线上培训、网上招聘“春风行动”,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8138人,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6.8万元。培育社区工厂吸纳一批。出台社区工厂建设运营扶持政策,设立1000万元社区工厂发展基金,组建劳务专业合作社21个,建成社区工厂6个,吸纳群众就近就业1326人,其中贫困群众496人。开通南坊新城至西坊村蔬菜产业基地、桑树塬村苹果基地公交专线,每天运送务工人员200余人,方便群众务工。发展“地摊经济”带动一批。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通过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等经营网点,大力发展“地摊经济”,辐射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扩大公益岗位安置一批。全县增设村级疫情防控、卫生保洁、光伏扶贫等公益岗位,安置贫困群众1000余人,发放公益岗位工资150余万元 。
突出巩固成果提质量。聚焦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十大提升行动”工作的意见》,成立“十大提升行动”指挥部,组建10个工作专班,细化职责任务,集中统一办公,全力推进十大提升行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坚持挂图作战,制定“十大提升行动”专班作战图,围绕重点工作任务,倒排时间节点,推行“一周一安排、一周一督办、一周一排名”工作机制,每周召开安排部署会、工作推进会,对日常工作进展量化打分、排名通报,进一步靠实整改责任、促进工作落实。结合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工作,建立稳增收带贫益贫机制86个,培育各类涉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扶贫车间、社区工厂等带贫益贫主体533家。印发《关于扎实做好“一查一补两落实”工作的通知》,重点针对55个贫困村和2014年以来已脱贫人口,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三落实”“三精准”,通过系统查、村级议、镇级审、县级核,从点、线、面入手,从户、村、镇抓起,精准化、系统化推进问题整改,全力补齐短板弱项,确保户户达标,推动全面过硬,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