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五着力五强化”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7-03 08:00
兴平市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推行“五个着力”,做到“五个强化”,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呈现出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为脱贫攻坚任务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着力构建体系 强化使命担当
围绕“小康路上不掉队”这一扶贫原则,由市级领导和科级干部担任驻村“总队长”,形成上下齐心、共同扶助的大扶贫格局。压实领导责任。严格落实 “双包双沉”制度,市委书记带头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实现15个重点村遍访全覆盖,协调解决问题22个;全体市级领导通过深入镇村、在脱贫攻坚专题会上脱稿“晒成绩”等形式,在思想上明确下沉镇村干什么、怎么干,切实帮助群众解决脱贫实际困难和问题。压实帮扶责任。组织人大代表、党代表对“四支队伍”工作开展述职评议活动,由市扶贫督导组牵头,围绕重点工作,在每个镇办随机抽取1个村,专项督导检查驻村纪律等问题。压实指导责任。“八办三组”成员单位按照“网格化”责任,下沉镇村一线,“手把手”帮助驻村干部开展工作,做到织点成线、拓线为面,全力织就精准业务指导“一张网”。
着力把控关口 强化脱贫实效
严格措施落实,严把脱贫关口,确保脱贫群众扶得起、站得住、能久远。巡回问诊促精准。由“八办三组”行业部门牵头,组织开展“项目建设、政策落实、问题整改、数据质量”4个“回头看”,对全市12个镇办帮扶政策落实和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全面“复检”。抽调“八办三组”业务骨干组成会诊组,会同驻村干部对贫困群众帮扶成效进行评估。严把关口提质量。围绕梳理出的比照内容、易错事项,按照“八办三组”、镇(街道)和村级3个层级,树立整改“靶子”,进行捆绑问责。对于市级层面认领的问题,严格实行市级领导包抓,明确清单,确保问题整治到位。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认真开展脱贫人口“防返贫回头看”,建立大病残疾户等六类易返贫、易新增群体信息分色台账,确定重点巩固提升户,明确帮扶干部,制定个性化帮扶措施。
着力攻坚重点 强化高效帮扶
聚焦年度1553户3355人的减贫任务和脱贫攻坚战收官总任务,锁定“攻击点位”。做好产业就业扶贫。依托兴渭现代农业园区,成功招引10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带动沿线群众6698户24728人,走出一条“以大产业带动大脱贫”的扶贫模式,使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依托土地流转挣“租金”、依托入园务工挣“薪金”、依托生产经营挣“现金”。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摸排,建立实名制就业扶贫台账;充分依托辖区工业企业,组织实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做好教育健康扶贫。严格落实“一册两表四书制”和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积极开展“一教一帮”结对帮扶活动。健全医疗三级网络,创新推行医疗保障三级结算管理和四级审查制度,实现义务段教育学生零辍学、贫困人口城乡医保和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做好政策兜底扶贫。聚焦危房改造等四类重点,从严把好“四个关口”,建立清单台账。积极开展“救急难”工作,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机制。做好项目推进扶贫。在2020年扶贫资金项目库基础上,结合疫情期间产业项目意愿变化情况,确定扶贫资金项目332个,及时安排资金到镇到村到户,全市扶贫项目开工率90%以上。
着力线索排查 强化整改到位
依托“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对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细致排查,建立健全清单台账。对梳理归纳出的八方面35个问题,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整改方案,逐项逐条明确牵头单位、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围绕重点工作,采取现场督办、专题会议研究及镇际互查相结合等方式,推进问题有效解决。加强“双向考核”和督导检查,做到点对点反馈交办。精心编印《脱贫攻坚问题排查导引》,为各镇(街道)、各单位排查整改问题树立了“靶子”。
着力方向引领 强化措施落实
坚持把在脱贫一线敢打硬仗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战场”,立茬下势整治扶贫战线不落实的人、不落实的事。树立作风导向。市委书记带头破解难题、统筹资源、一线督战,既当“一线总指挥”,又当“施工队长”;其他市级领导下沉镇村一线,坐镇指挥扶贫工作推进。握紧督导利剑。探索推行“1234”扶贫督导机制,即1个脱贫专项督导组、2种方式、3个见面、4个检查,确保驻村帮扶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严格考核问责。充分发挥“三项机制”正向激励作用,使脱贫一线成为提任干部的平台。积极开展扶贫专项巡察。今年以来,该市共进镇督查28镇次,进村督查183村次,进户督查389户次,共发现扶贫领域违纪违法线索10条,查处案件2起,党纪政务处分2人。
截至目前,全市共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639万元,集中打造产业扶贫示范园22个,培育特色产业5280亩。累计转移就业4047人次,创业扶持7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2.5万元。修缮加固危房76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边缘户全部参保。全市认定的8260户贫困户27089人,已脱贫6735户23810人。2019年,该市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命名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先后获得国务院、财政部督查激励和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