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市县动态

旬邑:指尖上跃动的巾帼匠心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6-28 08:00

近年来,旬邑县湫坡头镇绣娘乔凤娥将秦绣文化的传承做到了极致,她用一幅幅秦绣作品演活了三秦大地的绝美传说,更是用秦绣工艺书写了多名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故事。

秦绣在素净的工艺品上留下绝美的印记,是秦人眼中关于美的象征,是穿在素人身上的“史书”,更是是传承在指尖上的“历史遗迹”。

打好“秦绣”品牌,让秦绣文化“活”起来

活灵活现的虎头鞋虎头帽、精致的刺绣旗袍便是秦绣作品中一个个杰出代表,它将传统的手工艺品和美好的夙愿寄于其中,让秦绣在时间的传承和岁月的变迁中,不断创新发展。

脱贫攻坚中,产业是基础、是关键,而工艺品的畅销,好的工艺,好的创意才是生意兴隆的根本。该镇妇联联合旬邑秦绣手工艺品合作社每年举行五期秦绣工艺培训会,每期培训四十余人,旨在帮助全镇的贫困妇女学习秦绣技能,增加经济收益,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一副好的秦绣作品,至少要有30多种绣法在里面,它所耗费的时间及精力是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

乔凤娥和她的“将门女兵”历经多时的整理研究,总结出了90多种秦绣针法,绣出的《老咸阳》、《陕西八大怪》、《二十四孝图》等数千幅秦绣精品,在省市刺绣大赛中荣获佳绩。在世界各地展销会上的作品,获得国际友人对秦绣作品的惊艳和赞美,并在2018年荣获世界非遗文化艺术大赛“金紫荆花奖最高奖”。成功打响了“秦绣”品牌,让秦绣文化在岁月的演变中“活”起来了,让秦绣作品在世界各地“火”起来了。

打好“秦绣”品牌,让秦绣产业链“强”起来

秦绣品牌打响后,如何让秦绣产业链强起来,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吸引湫坡头镇更多的贫困妇女加入进来,成为了她的心头大事。

该镇妇联同志了解情况后,一边主动牵线搭桥,营造好的舆论氛围,为其寻找解困良方,另一边鼓励乔凤娥及其合作社的妇女同胞要将全部心力放在刺绣上,好的作品及质量,才是我们成功的“硬核武器”、终极法宝。在多方的协调努力下,各级妇联的大力支持下,乔凤娥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工艺传授+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带动大批农村妇女加入到特色手工艺品制造行列。在各类扶贫展销会上,把秦绣文化向外推广,让秦绣文化被更多的人知晓,为更多的人喜爱。

打好“秦绣”品牌,让妇女腰杆“硬”起来

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乔凤娥主动思考,积极谋划,打算为脱贫攻坚出一份力。她开始转换思路,从原来的只注重手艺好的绣娘、只谋求合作社的发展开始走向了“先富带动后富”、让更多的贫困妇女获得可观的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道路。她成立了旬邑县民间妇女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旬邑秦绣手工艺品合作社。

合作社的成员主要来自农村的留守妇女和贫困妇女,有200余人,以加工生产手工艺刺绣为基础。该镇更是因地制宜将扶志扶智工作与刺绣相结合,对贫困妇女和留守妇女做免费刺绣培训,增强其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待其学会刺绣技巧及方法,便可为合作社加工产品,加工材料可免费带回家里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加工制作,不受时间地点制约,工艺品完成后,合作社会派专人来收,到时发放加工费。秦绣手工艺品合作社的加工模式既可兼顾家庭又可增加收入,两全其美。

据了解,仅今年5月在该镇的坪坊村、门家村就收购了500件秦绣工艺品,一个出活快、工艺好的绣娘一年大概可获得4000元的收益。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