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汉滨:三十四岁 我有了第一份工作

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市县动态

汉滨:三十四岁 我有了第一份工作

时间: 2020-06-24 08:00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6月12日早晨6点半,伴随着工人集体宿舍楼道里来往的脚步声和洗漱间的流水声,安康飞地新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从宁静中苏醒。工人李德山比其他人稍早一些起床,已经开始吃早饭,准备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

李德山今年34岁,是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桥河村人,6岁时被诊断出患有先天性血管瘤疾病。20多年来,家里为给他治病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虽四处求医,李德山的病却依然没能治好,最终因病导致右腿残疾。

“过去我尝试找过很多工作,但因为腿不方便,都被用工单位拒绝了。”谈起曾经的生活,李德山很无奈。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他家被认定为村里的贫困户。

今年4月初,陕建十二建公司了解到李德山的情况后,决定对他进行就业帮扶。考虑到李德山的身体状况,陕建十二建公司安排他到安康飞地新经济产业园项目部做门卫工作。

“现在我终于有了工作,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李德山动情地说,“这个月领到3000多元工资,这是我第一次赚到这么多钱。我给自己和父母都买了新衣服。”

在项目工地上,与李德山一样来自贫困家庭的人还有很多。今年25岁的冯孝福也是其中一个。

冯孝福17岁时,父母不幸患病需要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为了给父母看病,他放弃了学业出门打工。

“出去打工时,我进过工厂、端过盘子、送过外卖,在外漂泊了三四年,挣的钱还远远不够给父母看病。我曾经觉得自己这辈子完了,看不到一点希望了。”沉重的家庭负担让冯孝福对生活一度失去了信心。

2017年,陕建十二建公司在汉滨区早阳镇开展扶贫技能培训。冯孝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参加了培训,最后顺利通过了考核,拿到职业技能培训证书。随后他便来到项目工地成为一名架子工。经过几年的努力,冯孝福现已成长为劳务公司飞地项目外架班组的组长。

“我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是之前的两倍多,基本可以承担父母的治疗费和家庭支出。这几年间我结了婚,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冯孝福言语间满是幸福。

李德山和冯孝福实现就业是陕建十二建公司在安康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据悉,截至4月底,陕建安康就业帮扶工作队已入户走访贫困户197户,电话摸排1085人次,累计达成就业意向125人,累计安置就业60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