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建设“四小工程”解决搬迁群众“四难题”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5-17 08:00
为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迁后生活质量不高、管理服务不到位、生产生活不方便等突出问题,安康市旬阳县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在搬迁安置点建设“四小工程”,较好地解决了搬迁群众吃菜难、物品存放难、老人照护难等生产生活不便等问题。
建设“小菜园”,解决吃菜难题。由镇政府牵头,安置点所在地村(社区)负责,在集中安置点周边,通过土地流转形式,集中建设一部分“小菜园”,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问题。对有能力有意愿种菜的搬迁户,采取有偿划转方式、按每户不超过2分地标准给搬迁群众划分菜园种菜;对家庭较困难的搬迁户,采取“爱心超市”积分管理方式,按年度定期评定,以奖励形式供其免费循环使用。
建设“小库房”,解决物资物品存放难题。由镇政府牵头,安置点所在地村(社区)负责,一是在村内相对集中的地方,充分利用腾空收回的易地扶贫搬迁旧宅中安全的连体房、政策保留房和两层以上砖混结构旧宅,就近就地集中解决搬迁户生产工具、棺材寿木等存放问题。二是在集中安置点周边搭建活动板房用作搬迁户的库房,按每户不超过10平米标准分配到户,供搬迁户存放物资、物品。
建设“小饭桌”,解决残疾、重病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搬迁群众吃饭难题。由民政部门负责,各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充分利用民政资金,采取在集中安置点开办“爱心”食堂等措施,为重残、重病、智障等生活不能自理的搬迁群众,提供集中就餐和送餐上门等服务,照顾好他们的吃穿起居,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爱心食堂公益岗位由人社部门提供。
建设“小公墓”,解决搬迁群众老有所葬难题。由镇政府牵头,安置点所在地村(社区)负责,通过流转荒山荒坡建设“小公墓”,按照尊重习俗与移风易俗相结合的原则,划分给被迁群众安葬老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小公墓”后续服务绿化、防火等由各镇聘请生态护林员进行管理。
“四小工程”所需资金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建设资金和苏陕扶贫协作资金中予以解决。不足部分由各镇根据实际情况从集体收益分配中予以补充。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