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市县动态

宜君:“王书记不一般”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4-25 08:00

南方繁花似锦,北方杨柳吐绿。这个时节,洛河西岸的山塬间,到处萌发着生机。4年多来,王胜利就在这山塬间的宜君县西村综合服务中心东定龙村感受着冬去春来。

2015年8月,王胜利接受宜君县纪委委派,担任了东定龙村驻村第一书记。“刚到这个村子的时候,村里没有一条硬化路,全部是土路。村委会满院的荒草,4间瓦房的顶棚全部塌下来了。我走访的第一家贫困户是王俊献家。他家3孔窑洞,其中1孔窑洞就用木椽顶着,王俊献的岳母住在里面。”王胜利回忆道。东定龙村是块“硬骨头”,被人称为洛河西岸最贫困的地方。要在这里扎下根、带领群众脱贫摘帽,压力可想而知。

刚到东定龙村,王胜利每天都早起,不是跟着村民去河边放羊,就是在村里的老槐树下和大家闲聊。聊着聊着,他和村民的关系就近了,对村里的情况也更加了解。“要开展帮扶工作,首先要把真正贫困的人识别出来。”王胜利的心里有了谋划。

东定龙村白沟组原来有40户贫困户,王胜利按照精准识别的“9种情形”反复比对后,发现真正符合标准的贫困户并没有那么多。王胜利就利用1周的时间,让争当贫困户的村民1家派1个代表进行“争论”,确定谁家最终是贫困户。

“我在村里无亲无故,谁也不帮。大家有啥说啥,别有顾虑。”撂下这句话,王胜利就默默听着村民们争论。

“他家在城里有房,还当贫困户……”

“他家都有小汽车……”

“他儿子在县里开商店,还吃低保……”

理越辩越明。白沟组原来的40户贫困户最后只剩下9户26人,村民都说不出个啥。直到现在,对于当时的情形,东定龙村的村民们还津津乐道,直说:“王书记不一般。”

精准识别只是第一步,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得先让村民们从思想上脱贫,身为纪检干部,王胜利深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所以只要有村民主动提出可行的发展计划,他都倾力帮扶。患有小儿麻痹的姜延军干不了重活,当他提出想开家小商店时,王胜利立即帮他申请了2万元扶贫贷款,并向宜君县纪委争取了3000元的帮扶资金。曾经终日躲在屋里不出门的姜延军如今常常笑容满面。

2015年,不慎从柿子树上摔下来高位截瘫的赵海鹏想养羊,王胜利就帮他联系宜君县畜牧站和养殖大户,帮他学技术、搞防疫。今年,赵海鹏还谋划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真心帮扶换来真心以待。如果跟王胜利在村里转一圈,路上遇见的村民都会特别自然、亲切地和王胜利聊上几句。“王书记,咱春天栽下的樱花树死了1棵,补种上1棵雪松吧。”“王书记,到我家来坐坐,喝口水。”……

村民们看王胜利离家远,常给他送去土鸡蛋、苹果、猪肉等,但他什么东西也没收过。

“咱也没想过要啥回报,只要大家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就是我们扶贫干部最大的成就。”王胜利说。

4年多来,王胜利对自己作风上的要求从没改变过,但东定龙村的面貌却不停地在改变:水泥路通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活动广场上的笑声越来越多了……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