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实施“报账制工作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高效落实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3-04 08:00
咸阳市旬邑县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行脱贫攻坚“报账制工作法”,强化比责任落实、比尽锐出战、比精准举措、提升脱贫质量的工作意识,全面形成“划时限、定清单、提效率、晒成绩”的工作格局。
据了解,该工作法共分四步,又称为“报账制四步工作法”,即下发责任清单--上报履责清单---核查履责清单--通报履责情况,倒逼全县各级干部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全面夯实了各级干部的脱贫攻坚责任。大力推行落实责任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督查核查在一线、群众评价在一线,有力地提升全县各级干部工作效率。
一是推行责任清单制,落实责任在一线,把触角延伸到“神经末梢”。围绕年初既定任务和目标,根据《旬邑县贯彻落实“四个不摘”十条措施实施细则》《关于实行脱贫攻坚镇(街道)村级“总队长”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旬邑县各级干部抓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清单》,全面厘清了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其它县级领导,镇(办)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分管领导,脱贫攻坚“总队长”,帮扶单位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等18类人员161项责任,从“一线总指挥”到帮扶干部自上而下压实了责任,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米”,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脱贫攻坚全覆盖责任体系,以责任清单促工作推进,确保取得成效。
二是推行履责清单制,解决问题在一线,把任务落实到“千家万户”。以责任清单为统揽,探索建立了县、镇(办)、村、组、户五级联动解决问题机制。由现行的“领导挂村”工作模式,转变为“县级领导分镇包村,科级干部担任‘总队长’”的直接包村负责制。县委书记带头破解难题、统筹资源、一线督战,其他县级领导严格落实 “双包双沉”制度下沉镇村一线,坐镇指挥扶贫工作推进。帮扶干部进百姓门、听百姓言、办百姓事、解百姓忧,逐村逐户了解致贫原因,帮助拟定脱贫计划和增收举措,跟踪工作进展,做到了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要事不出县,高效快速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县各级干部每月15日、次月1日向所属单位上报履责清单,县级“四大家”领导的履责清单由“四大家”办公室负责督促收集,经“四大家”主要领导审核后报送县委办,其他县级领导的履责清单由县委办负责督促收集;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部门科级领导、村级总队长履责清单经本人签字后,报送县委组织部;各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驻村工作队员、包村干部履责清单报送所在镇办,经汇总审核签字后报县四支办;帮扶干部工作履责清单向所在单位报送。
三是推行随机核查制,督查核查在一线,把帮扶查摆到“干群当面”。针对每次上报的履责清单,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牵头,每半月对全县干部履责清单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路线的方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点穴式”随机对照核查。在督查核查工作中,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的履责清单逐一核查,做到了全覆盖;科级领导、“四支队伍”、帮扶干部履责清单随机核查,按照抽查、核查、复查循环模式(即:“三步”问效模式,先是单位负责人核查,然后检查组抽查,再次到户复查)确保督查核查客观公正、真实有效。同时,针对督查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清单,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制度,推动整改不留死角、问题清仓见底,持续提升群众对精准扶贫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四是推行定期通报制,群众评价在一线,把履职认可到“百姓心坎”。在全县组织开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专项行动,探索实践帮扶干部入户帮扶“六看三问三查”工作法(六看:一看吃、二看住、三看穿、四看健康、五看卫生、六看水电路;三问:问收入、问政策、问认可度;三查:查核算表、查纪实薄、查信息),实行帮扶任务报账制,严格帮扶要求、频次和质量,确保全县上下干部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里。同时每半月针对每次集中核查情况进行汇总,要求县级领导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比”成绩、科级干部在“总队长”联席会议上“赛”成绩,帮扶干部在述职会议上“讲”成绩。同时,对于履责好的人和事,特别是工作创新做表率的、群众满意度高的干部,全县通报表扬。对履责敷衍,弄虚作假的干部全县通报批评,并按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