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全力降低疫情影响 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2-27 08:0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铜川市坚持如期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动摇,认真研究谋划,同步统筹推进,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全力抢抓企业项目复工复产,抢抓农时推进农村产业,努力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抓防疫促生产脱贫攻坚再加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铜川市在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专题会议、“传承红色基因、决胜全面小康”电视电话会议、全市春季农业生产暨产业扶贫工作视频会议等研究部署全市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基层一线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春季农业生产和产业扶贫工作;制定出台“关于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农业生产和脱贫攻坚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和产业扶贫工作的通知”“2020年盐铜扶贫协作与经济合作工作要点”等文件,全市各驻村“四支队伍”在当好脱贫攻坚的攻坚队的同时当好防疫工作的先锋队,不折不扣履行好帮扶责任,统筹抓好农村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协调为农资和农产品销售运输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农资供应运输畅通和价格质量稳定,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加强春季果园管理,引导群众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加快建设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加强苗情、墒情、病虫害监测调查,指导群众分类管理、科学施策,简化产业扶贫项目建设手续办理流程,加强工地防疫管理,促进产业扶贫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受益,暂时达不到开工复工要求的,提前备工备料,为开工复工创造条件。
“最近天气好,香瓜苗一天一个样,估计4月就能结瓜。西红柿长的也好,每天有菜贩子来拉,价钱和年前差不多。”印台区红土镇太和寺村张万红两口子在蔬菜大棚里忙得不亦乐乎。太和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党麦仓表示,每天全村大棚蔬菜产量在3000斤左右,主要供给附近乡镇的平价蔬菜供应点,为了稳定春耕生产和农业种植,“村上给每户发口罩、一次性手套、喷洒壶等,让干农活时加强个人防护。”
抓产业促就业群众收入再提升
扶贫产业带动和贫困人口就业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面对疫情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产销和贫困劳动力就业带来的影响,铜川市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全覆盖,加大社区工厂建设支持力度,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巩固提升脱贫质量。
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产品展销推介活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为本区域和跨区域的产销对接做好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广泛联系农贸批发市场、大中型超市、批发商等,抓好季节性农产品产销对接。宣传省市用工信息,开展用工招聘,开发镇村防疫临时公益岗位,优先选聘贫困劳动力上岗就业。推进社区工厂建设,协调社区工厂复工复产,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大企业援企稳岗力度,开发一批就地就近就业岗位,优先使用本地贫困劳动力。减免补贴税费征收、房屋租赁等,加大创业平台建设和创业担保贷款力度,降低贫困劳动力创业成本。
“疫情期间,我村80多吨鸡蛋和10000多斤蘑菇严重滞销。我们一方面积极与采购商、批发市场、生活超市对接,一方面利用朋友圈、各类微信交流群进行销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滞销鸡蛋和蘑菇转眼间销售一空。”王益区王益街道办塬畔村第一书记李存刚表示,销售渠道畅通了,稳定的市场关系也形成了。
抓落实强保障贫困人口零返贫
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和攻克贫困堡垒同等重要。针对疫情影响比较突出的贫困学生教育和贫困群众看病等问题,铜川市坚持精准分类施策,突出重点强化帮扶,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全面落实教育、医疗、生态扶贫各项政策,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确保未脱贫户全脱贫、已脱贫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
为确保贫困学生“停课不停学”,全市教育系统全面摸排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生活方面困难,为贫困家庭学生拨付发放精准资助资金,搭建“云直播课堂”,解决偏远地区贫困学生网上学习问题,加强公共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和疫情防护知识教育。卫健部门和医保机构出台政策,延长居民医保缴费期,采取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电话、微信、视频等手段开展信息互动,分类引导贫困患者就诊救治,推广异地就医不见面的备案方式,将外地就诊贫困患者医保报销结算时限延长到疫情结束,对需要长期用药的贫困患者,每次购药量由15天延长至3个月。
“在抗击疫情这场特殊的战争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冲锋在前,但老师们坚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用特殊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创新,在奉献中收获。”铜川市第一中学英语教师孔梦洁表示,伴随着线上教学的开展,老师和学生们已经从“假期模式”切换到了“开学模式”。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