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市县动态

强心健行谋突围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2-23 08:00

平利县美丽乡村龙头新村航拍图。

当第一缕晨光刚刚照进“女娲故里”陕西省平利县,这26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人们已经开始忙碌。扶贫干部走村入户,精准扶贫O2O服务站紧密联动,“新社区工厂”迎来一批批移民搬迁群众……

近年来,平利的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五次蝉联陕西省扶贫绩效考核第一;“平利方略”“平利精神”“平利模式”赢得社会一片赞誉;“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五美平利”建设发展战略成效初显。截至2019年底,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底的20.9%降至1.2%,79个贫困村全部高质量脱贫退出,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俯视这一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如今社会经济繁荣、天蓝水净、生活和美,人们迈向全面小康的信心变得更加坚定,步伐更加稳健。

以“平利方略”为引领打好精准施策组合拳

千里秀美山水的馈赠,使平利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多样的立体气候、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山高坡陡,农户居住分散,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大,边远山区的农户,常常遭受自然灾害侵袭,因灾返贫、因灾致贫现象比较突出。“十二五”末,平利县的贫困面和贫困深度令人揪心,全县有贫困村79个,贫困户18507户44811人,贫困发生率22.4%,个别村贫困发生率超过50%。

繁重的脱贫任务,成为压在平利县广大干群心头上的巨石。

克非常之役,须非常之举。2016年,平利县十六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全县的发展蓝图:绝不为了脱贫而脱贫,而是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把全面建设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风尚美、生活美的“五美”平利作为脱贫攻坚的更高目标。

方针既定,实践铺展。县委、县政府经过长时间的调研论证,确定了“一个统揽、两个动力、十个全覆盖”的攻坚方略。

一个统揽:坚定不移地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体在思想认识、组织机制和目标考核等方面,向脱贫攻坚聚焦;把工作重心、时间精力、可支配的资金和项目等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

两个动力:充分激发调动党员干部主动投身脱贫攻坚和贫困户主动脱贫致富的两个内生动力。先后出台《在脱贫攻坚主战场选用干部实施办法》《贯彻“三项机制”助力脱贫攻坚十条措施》等制度办法,形成“脱贫攻坚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大力实施扶志、扶智“双扶”工程。

十个全覆盖:脱贫攻坚帮扶单位、扶贫工作队驻地、电子考勤、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市场主体结对帮扶贫困村、新社区工厂、电商淘宝店、民风积分爱心超市、“红黄绿”督办清单、精准扶贫O2O等十个全覆盖。

从全县的宏观谋划到一家一户的精准施策,平利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近三年来,平利的脱贫攻坚工作先后荣获13项国家级荣誉和15项省级荣誉,人社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对平利精准扶贫进行专题调研。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亦亮点纷呈,长安镇、长安十里茶园和三里垭村,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特色小镇、中国美丽田园和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三苦三真”冲前线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

“脱贫攻坚容不得半点马虎,既要往深里做、往实里做,还要往精里做、往心里做。而这个过程,必须下足苦工和真功。”郑小东说,在田间地头现场办公,已成为平利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

平利县构建“一村一名总队长”的一线作战体系,全县所有县级领导、部门和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到村担任脱贫攻坚总队长,一人一村,对村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负总责,让扶贫政策和各级工作部署落实到位。

平利县长安镇金沙河村贫困发生率高达73%,是全县最具代表性的深度贫困村之一。作为县委书记,郑小东便一马当先,担任了该村的脱贫攻坚总队长。之后,他带头吃住在村里,与镇村干部会商对策、苦干真干,极大鼓舞了士气。

“领导苦抓真抓、干部苦帮真帮、群众苦干真干。从个例到群体,平利的‘三苦三真’精神已经渗透到广大干群心中。”县长陈伦富说。

陈伦富则担任老县镇万福山村脱贫攻坚总队长,仅2019年10月份一个月,他就去了万福山村七次,其中有两个晚上还住在了村上,带领群众完成了1000亩核桃园、1000亩柿子园、500亩茶叶、500亩中药材的产业“矩阵”搭建,为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水坪村第一书记王建,村上每个贫困户过生日,他都要亲手做上一碗长寿面;柳林坝村第一书记胡珂立下“村里不脱贫,我以任何方式离开都是逃兵”的誓言;蒿子坝村工作队长郑金林、小富沟村第一书记郑玉玺“父子齐上阵”;正阳镇财政所副科级干部张凤宝,为了工作,不能在身患绝症的母亲身旁尽孝,被百姓誉为“拼命三宝”……

漫漫扶贫路,悠悠为民心。在“三苦三真”的“平利精神”感召下,平利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涌现出一批批真勇士。

科学管理“四个三”攻坚靶心更精准

脱贫攻坚不是某个方面的单项工作,而是纵横联动的系统工程。平利采用“四个三”的科学管理方法,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的人力物力资源合理配置以及考核公平公正的问题。

“四个三”指的是:党组织力量的三方联盟(帮扶单位部门、帮扶工作队、村);现代商业O2O模式的三级管控(县、镇、村);公开公平公正的三色对标(黄、红、绿);固本强身的三变改革(资金、项目、分红)。

平利县检察院32名干警与贫困村党员和驻村干部组建支部联盟,修路、架桥、筑河堤,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同时,积极谋划产业,让村民收入稳定增长,党群干群关系升温。“支部联盟实现了机关党建与农村党建大融合,把力量用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平利县检察院检察长陈猛自豪地说,“我们县检察院的工作经验已经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广。”

走进平利县任何一个社区,都能看到“新社区工厂”的身影,这是县里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的一大亮点。

药妇沟社区党支部、新社区工厂党支部、县职教中心党支部、女子创业协会党支部和县电商协会党支部联合组建药妇沟社区支部联盟。各支部立足自身职能优势,大力实施“支部+社区工程+贫困户(搬迁户)”精准扶贫模式,引进小微企业入驻社区,实现了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一人进厂,全家脱贫;当年进厂,当年脱贫”的目标。药妇沟社区因此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脱贫攻坚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越需要出“巧招”。平利引入商业营销的O2O模式,组建县、镇、村(社区)、组四级微信“线上”服务体系,贫困群众“点菜下单”;设立相应的四级O2O“线下”实体服务站点,干部“接单服务”。按照“集中受理、分类办理、限时办结、过错问责”等原则,形成覆盖全县、便捷高效的脱贫攻坚O2O服务体系。

三分策略,七分执行。平利县的“红黄绿”三色公开对标,实现脱贫攻坚的全程监督:逐户逐项查验,未落实、不满意的用“红色”预警,主要领导亲自抓;有差距、有欠账的用“黄色”提醒,分管领导跟踪督导;已完成、群众满意的用“绿色”标注,帮扶干部巩固提升。墙上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产业扶贫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平利县以产业扶贫为载体,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积极盘活农村土地、支农资金和农村劳动力三大资源,探索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工人的“三变”改革新路子,近年来共支持引导251家经营主体与11236户贫困户签订五年帮扶协议。

作为陕西最边远的贫困山区之一,平利冲出贫困重围的动能是什么?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曾评价道:“是党建,是智慧,是情怀,是精神,是担当,是拼搏,更是新发展理念,是系统化思维,是超前规划,是顶层设计,是不忘初心,是敢为人先。”(农民日报 2020年02月22日 第008版:扶贫纵横)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