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就要“斤斤计较”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2-13 08:00
从大学生村官到包村干部,“进驻”伍姓村7年,但凡关系到群众利益的事,李明都格外“精明”,事事都要“斤斤计较”。“贫困群众的农产品怎么卖挣钱”“新的帮扶政策可以帮到谁”“村里的产业咋发展”……李明心里都有一本账。村民们都说:“听李明的,不吃亏!”
群众的血汗钱
他“计较”每一毛钱
2019年9月,精准扶贫户任天增家的10来亩桃园第一年挂果,但桃子成熟期短、存放难,如何才能卖个好价钱让任天增忧心不已。
到了第一波桃子准备采摘时,李明带着村干部一起走进了桃园。
“天增叔,我们来帮你摘桃子,你就只管过秤,5斤装一盒,保证每盒帮你卖到50元。”一见面,李明就对任天增说。任天增这才知道,李明已经提前给他找好了“销路”。李明通过崾��乡电商服务站和朋友圈转发,再加上自己每天见人就推销的办法,“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早就把这些扶贫桃子预订出去了。
不仅如此,李明还自己掏钱在网上定做了包装盒,提高了桃子的附加值。采摘包装之后,李明把桃子直接拉到了乡政府院子搞“展销”。
“一盒50元,能便宜点吗?街上比你这可便宜多了。”“咱这包装上档次,适合送人。这主要是贫困户的桃子,我们买桃子就是对群众勤劳致富的鼓励,也是对贫困户的关心支持。”凭借着李明的卖力“推销”,任天增家的桃子很快销售一空。李明忙前忙后、贴钱贴物,当任天增为了感谢大家要免费送桃子时,李明又站出来说话了:“乡亲们不容易,咱们拿了桃子的都必须给钱哦。”
为群众谋福利
他“计较”每一项政策
作为乡上的民政专干,李明对最需要帮助的村民家庭情况都非常了解。只要有什么好政策,他都会像过筛子一样,把辖区内所能享受该政策的群众全部筛选出来,然后帮助他们积极申报。
村民任凤全的孩子任浩宇患有罕见的肌无力,这两年任凤全家又有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全家一下子陷入了困境。李明在给予他家帮扶的同时,还多次到相关部门争取各类资助,开口闭口都是“想办法帮帮小浩宇”。最终,民政部门将任浩宇确定为困境儿童,并发放了1000元的现金补助。
“老张家这个情况可以申请临时救助”“二虎子要把住院凭证全部收好,后面可以申请大病救助”……李明年龄不大,但见了有困难的群众总是絮絮叨叨说个没完,生怕谁家因为不清楚政策耽误事。
2019年7月底,马蹄掌村发现一名弃婴。李明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将孩子抱回来悉心照料,并联系民政部门,最后一路将孩子护送到延安市儿童福利院。临走前,李明和同事给孩子起名为“党明蓉”,希望这个跟党姓的孩子,在党的温暖下,能够茁壮成长。到现在,每隔一两个月,李明和同事们都要去福利院探望,时刻关注着孩子的成长。
为服务一线
他“计较”一次调动
2013年,李明成为崾��乡伍姓村的大学生村官。2019年9月,李明正式转为事业编干部,但他又主动向组织提出,希望继续留在崾��乡工作。
有机会为什么不进城?不少家人和朋友都对李明的选择表示不解。“乡亲们没过上好日子,我走得不踏实。”李明不厌其烦地向大家解释。这几年来,李明已经把自己当成锚定在伍姓村的“螺丝钉”,把帮扶服务送到群众的手里、心里。2016年,村民殷立忠想养牛,但启动资金不够,李明积极与乡上协商,争取到8万元的贴息贷款帮殷立忠建起了养牛场;2018年9月,他联系陕西壹娜农产有限公司在伍姓村设立电商服务点,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村里的农产品,有效解决了村民农产品销售难、价格低的难题;2019年年初,村里想发展村集体经济却没有资金,李明自己拿出2万元带头入股,建成了山羊养殖基地……
从23岁到30岁,李明把自己7年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伍姓村。在这7年里,他看着贫困群众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看着村容村貌一天天“靓”起来。“如果能用我的努力换来乡亲们的好日子,我愿意继续在这里扎根下去。”李明说。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