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市县动态

旬邑:幸福小区里的幸福生活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12-23 08:00

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挪穷窝”“斩穷根”的关键之策。陕西省旬邑县郑家镇聚焦“搬得出”,安置点选址在镇街道中心位置,让百姓乐意“搬”;聚焦“稳得住”,大力推进配套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百姓乐享“住”;聚焦“能致富”,建立扶贫基地、培训职业农民,让百姓有钱“花”,探索实践出“安居与乐业同频、搬迁与脱贫共振”的移民搬迁新路子。

幸福小区(央广网发 旬邑县供图)

搬:把最好的地方给老百姓

“当初小区之所以取名为‘幸福小区’,就是为了让搬迁群众过上‘两不愁三保障’的幸福新生活。”旬邑县郑家镇党委书记韩敏捷介绍,幸福小区里的居民大部分是因地质塌陷举村搬迁的该镇下赵家村村民。当初由于地质沉陷,下赵家村多条路面下沉,群众房屋裂缝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村民的生命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

对此,郑家镇把镇上最好的地方作为移民安置点,靠近集镇中心区、靠近中心村、靠近公路沿线、靠近产业扶贫基地。在充分听取搬迁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多轮研究论证,最终落址离镇政府仅800米的地方开工建设了幸福小区。

截至目前,幸福小区搬迁总规模达到134户595人,存量房安置11户53人,新建房安置123户542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18户70人,避灾搬迁安置116户525人。

幸福小区(央广网发 旬邑县供图)

住:把最优的服务给老百姓”

“脚下铺的是地暖,信用社里有存款,燃气灶具很方便,手拧龙头水涓涓,扶贫干部领咱干,幸福生活比蜜甜......”走进搬迁户赵战锋家,房间宽敞明亮,暖意融融。“入住当初,他仅拿出1万元的自筹资金就全家入住幸福小区。”赵战锋说:“城里人住的洋房我们也住上了。社会发展太好了,感谢党的好政策的......”

要让群众不但身有所栖,更要人群众心有所寄,这是郑家镇建设幸福小区的初衷。在确定移民搬迁之初,镇上做了充分的调研,按照易地扶贫搬迁面积和自筹红线要求,设计了24�O-120�O之间大小多种户型,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实用选择,使群众能够简装入住。

为了解决群众生产工具存放实际困难,对旧村主干街道进行道路硬化,建成钢结构临时生产用房58户,作为临时性生产用房。幸福小区在2017年10月底全面建成,12月底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完成实际入住。与很多地方“从山上搬到山下,从村外搬到村里”不同的是,镇上按照“搬得出、稳得住”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将搬迁小区建在距离学校和医院较近的镇区地段,让搬迁群众方便就近就学、就医。

目前,幸福小区水、电、路、视、讯、网全部入户,供暖、供水、排污、绿化、亮化及休闲等基础设施更是完备健全。

居民在社区就业(央广网发 旬邑县供图)

富:最新的理念给老百姓

“我现在在这社区工厂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农忙时节还可以就近经管果园,一年下来收入2万元不成问题。”当谈起搬迁群众就业及未来发展时,贫困群众郑红霞对过上幸福新生活信心满满......

昔日的郑家镇群众整天过着“面对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传统生活,冬季农闲时节,三个一群、五个一堆谝谝闲传、玩玩麻将,生活过的紧紧巴巴。为了让搬迁群众真正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郑家镇经常性的开展农技培训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道德讲堂,大力推进感恩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用基础文化综合服务中心、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载体,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培育他们的感恩奋进、积极向上、自强自立的社会意识和精神风貌,真正使他们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达到精神之“钙”不缺失。

近年来,郑家镇围绕“能发展、可致富”的搬迁入住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在小区内配套社区工厂扶贫车间,由下赵家支部牵头注册成立了“旬邑巨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达燕家河煤矿签订劳务承包合同,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50个,保障了搬迁户每户有1人稳定就业机会。

同时,开展易地移民搬迁劳动力培训6次,解决就业人数50多人,让贫困户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并通过自主发展产业、合作社带动务工等措施,落实扶贫各项政策,让移民搬迁群众稳稳的幸福。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