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市县动态

合阳:乡村更亮丽 家园更文明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12-21 08:00

12月4日傍晚,夕阳的映照下,合阳县王村镇坊社社区北蔡村一片宁静。沿着笔直干净的街道,56岁的村保洁员张亚锋正在仔细地清扫路面。旁边,刚刚被他打扫过的文化广场,四周松树、国槐笔直挺立,冬青郁郁葱葱。

12月6日上午,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西尧村,沿着干净宽敞的村道,两排亮丽的房舍向前延伸着。房屋墙面上,荷花肆意地开着,孩童开心地笑着,色彩斑斓的画作给冬日里的村庄增添了一抹亮色。不远处的休闲广场上,村民们正聚在一起吹拉弹唱,好不惬意。

这是陕西关中地区两个普通小村庄的日常一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陕西千村万户换了新颜。一个个小村庄,成了三秦大地的“颜值担当”。

里子美 面子美

今年,北蔡村村民赵光荣家用上了抽水马桶。不光是抽水马桶,赵光荣还在自家的卫生间里添置了花洒、浴柜,地面铺上了光洁的瓷砖,天花板也安上了吊顶。“花了1万元,不过我觉得挺值的,我家有两个老人,这下洗澡、上厕所方便多了!”赵光荣笑着说。

在北蔡村,有157户人家跟赵光荣家一样,用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卫生间。“北蔡村目前常住人口改厕率达到了87%。”王村镇坊社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晓龙告诉记者,目前县上全面推进的改水、改厕、改灶、改线、改院、改墙“六改”工程,使北蔡村环境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这两年,北蔡村“越变越美”:硬化了道路,新建了群众娱乐活动广场,安装了体育器材;完成绿化1.3万平方米,栽植柳树、国槐、松树等苗木7万余株,铺设草皮0.6万平方米;安装了景观灯和路灯,实施了危房改造,全村硬化率、绿化率、安全饮水率、电网改造率、网络覆盖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不仅里子美,面子也美,像北蔡村一样,陕西的农村个个“颜值在线”。截至今年11月,全省新建农村卫生厕所63.1万座,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40万座,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78.9%和133.3%。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88.29%,超年度任务3.29个百分点。全省纳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为16761个,得到有效治理的为5950个,占比为35.5%;得到有效管控的为3747个,占比为22%,全年治理任务完成。建制村全部建成硬化路,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987处,解决并改善513.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煤改电配套专项电网新建改造10kV线路295千米;完成“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67个。

产业旺 群众富

12月5日临近中午,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西尧村村民杨改珍在自家厨房里忙个不停。“这几天天气还不错,客人天天都有。今天要来两拨客人。”杨改珍说。今年53岁的杨改珍,2013年就开办起了农家乐。

今年3月,长安区对全区范围内的农家乐进行规范整治,不达标的实行关停,达标的进行提升改造。杨改珍的“南山小院”成为需要提升改造中的一家。“总共花了10多万元,在小院入口设置了小景观,还把院里的设施都进行了设计改造。”杨改珍说,村里环境变好了,自家小院变美了,带动来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她今年的收入比过去增加了四五万元。

“我以前在西安市做生意,看着台沟村环境越来越好,我就把自家三层楼改成了民宿。”长安区子午街道台沟村村民卢小侠瞅着越来越红火的乡村游,办起了民宿。去年6月她家民宿开业后,生意果然很红火。11间房住得满满当当,尤其是夏秋季,房间早早都被预订出去了。一年的收入有八九十万元。

乡村美了,带动“美丽经济”蓬勃兴起。据了解,长安区今年建成了110个“花园乡村”,创建了两万多户“美丽庭院”,也有效激发了农村产业发展活力,全区形成了五台街道石砭峪社区“拾间房”、子午街道东台新村“悠享小院”特色民宿及滦镇街道索庄社区民宿群。同时,长安区还推出了一批把花园乡村、精品民宿串联在一起的乡村旅游线路,生态效益正在逐步转化为经济效益。

在全省,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态经济。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移民新村,村上建成70亩有机彩色小麦示范园和“岔峪有我一块田”的20亩生态采摘体验园,并依托毗邻沿黄公路的优势,成立漂流公司,开办特色农家乐。今年11月刚搬进120平方米新居的村民雷小阁,计划着在明年能开办起农家乐。“我们不出去打工了,你看我们这里紧靠黄河,村上又建了景观湖、景观亭、休闲走廊,到时来游玩的人多,开办农家乐生意肯定不错。”雷小阁说。

文化兴 百姓乐

12月5日上午,合阳县城关街道办事处白灵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老年人活动中心前,十几位老人沐浴着阳光,听着台阶上的“自乐班”哼唱着秦腔;广场一侧,一支女子锣鼓队正在变换队形,进行演出前的训练。

今年40岁的曹能阁是这支女子锣鼓队的领队。年初,白灵村50位村民自发成立了这支名叫“巾帼雄风”的女子锣鼓队,年龄最大的有64岁,最小的就是曹能阁。“我们一有时间就来广场上练习。”曹能阁说,以前没有排练的场地,也没有道具,锣鼓队一直成立不起来,后来村上修建了文化广场,又给了一部分资金买道具请教练,现在锣鼓队已经外出演出30多场。“不光是锣鼓队,我们还跳广场舞,走旗袍秀,一到逢年过节,村里的锣鼓队、高跷队、秧歌队都在广场上表演,特别热闹,群众也爱看。”白灵村党支部副书记曹晓玲告诉记者,在白灵村新修建的文化大礼堂里,还有棋牌室、白灵书屋、文化讲堂等,供村民空闲时间学习娱乐。

跟白灵村一样,12月5日上午,合阳县百良镇岔峪村移民新村也进行着群众文化活动,十来个农村妇女正围坐一起说“花花”:“社会发展人心快,各大行业蒸蒸日上,一年更比一年强……”

我省积极探索、试点乡风文明建设机制,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凤县组织开展院坝里面讲故事、板凳会上议家风等创建活动;蓝田县开展家风家训进万家活动,实施乡约传承工程;西安市长安区建立家风广场,利用文化大讲堂定期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活动;吴堡县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暨家风家教进乡村活动……目前,全省初步在农村形成了淳朴、自信、积极向上的民风及崇尚传统文化、科学文明的社会风气。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