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12-18 08:00
保障性住房金阳小区。
老年幸福院村民其乐融融共进午餐。
先进医疗设备为百姓提供服务。 本稿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民生之大,在国在邦;民生之微,衣食住行。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财政投入只增不减,统筹抓好“健康榆阳”建设、全民参保计划、五级养老服务、城乡安居工程等民生实事,构建现代民生体系,千方百计为民办事,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纵深推进教育改革
全面提升素质教育
教育是民生之基。近年来,榆阳区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区教育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榆阳区累计投入近百亿元,实施了城乡学校新建改建、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现代教育设施配备等一系列教育工程,城区新建学校及教师队伍持续增长,城乡增加5万多个学位,办学条件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该区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校长职级制、农村教师分配选调、教师正向交流轮岗、划片招生等机制,不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实施公办幼儿园适度收费、民办幼儿园适度奖补政策,推进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转为公办园或普惠园,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深化市一中与衡水中学合作办学,推进市四中、四小等学校在对外合作办学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稳步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新组建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17对,配齐配优薄弱学校设施设备和教育资源,加快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规范民办机构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新开展特色教育,不断加强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三个名优”工程,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加大医疗卫生投入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是民生之需。近年来,榆阳区卫生计生资源增幅明显,卫生计生基本建设成就显著,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榆阳区投入1.4亿元强化医疗设备购置,投入800多万元用于高层次专家和骨干人才的招聘和引进,医疗设备和人才队伍得以全面优化升级。以区公立医疗集团为引领,星元医院三级医院为核心,区人民医院及区属二级医疗机构为两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触角的“一核两翼”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规划战略布局已基本完成。全区扎实开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和“优质医院创建”活动。
“这些年来,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在户外自由活动。没有榆阳区老年护理院医护人员的帮助,我不可能有今天。”双下肢截瘫整整19年的尹买旺坐在电动轮椅上激动地说。近年来,榆阳区多措并举打开了医中带养、养中带医、优质高效、安全健康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新局面。尹买旺只是榆阳区享受“医养结合・集中养护”改革政策中,众多失能、半失能的特困人员之一。
榆阳区深入推进“健康榆阳”建设,建成省市级重点专科3个,试点推出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区属公立医院与24所省内外知名医院组建医联体、与12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一体化管理,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升。该区加强养老服务保障,新建农村幸福院30个;大力开展医养融合发展试点,“医养结合・集中养护”模式被确定为全国优秀扶贫案例。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让群众住有所乐
住房是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才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榆阳区保障性住房累计投入资金11.5亿元,其中区财政投资完成8.5亿元,企业投资完成2.5亿元,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645套;补贴符合自购房条件的保障对象619户、补贴资金4396万元;累计发放租赁型保障房租金补贴5280户1.5万人,发放补贴资金534万元;解决了2万多名群众住房困难问题,金阳、金沙和金榆3个保障性住房小区通过省住建厅“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验收。
按照“哪里有需求就向哪里延伸”的理念,榆阳区的保障房布局既涵盖中心城区,又布局园区矿区。中心城区建设保障房17602套,园区矿区建设保障房7645套。同时,该区放宽条件,应保尽保,在购置型保障房申报中,除对住房、车辆、收入硬性条件限制外,其他全部降低申报门槛;租赁型保障房申报对象涵盖了各个层面,保障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1353人,外来务工人员6080人,自主创业人员1304人。
“十三五”期间,榆阳区城乡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6亿多元,建设了一批广场、道路桥梁、园林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乡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全面强化社会保障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近年来,榆阳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统筹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着力补齐短板,进一步促进榆阳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该区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惠民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施稳就业精准帮扶行动,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6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该区全面加强低保、医保、养老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让更多救急救难的好政策惠及人民群众;强化社会救助,启动区救助站迁建,落实集中养护政策,让更多失能、半失能人员得到兜底保障。
该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新建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0个农村幸福院,持续推进医养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启动老年大学迁址,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全面繁荣文体事业,区融媒体中心建成投运,星元图书楼升级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公共文体活动异彩纷呈,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百姓切实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