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掰扯,咱这心里也敞亮多了。总之一句话,好日子还得自己干。”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龙亭镇平溪沟村的“院坝说事会”上,坐在广场角落的贫困户张志安和身边群众小声议论着。
当日,百余名群众和驻村工作队齐聚该村新建的小广场,共话家乡变化,相互鼓劲加油,说到高兴处大家笑声四起,说到严肃处人人严谨细致。
面对今年68个村、5872户脱贫户脱贫退出和整县摘帽的艰巨任务,洋县坚持“志智双扶”,全面念好“讲、评、亮、帮”扶志扶智“四字诀”,让贫困群众在致富路上挺起坚实的精神脊梁。
身边人“讲”身边事 明理强技提信心
“山里人靠山吃山,我承包了生产队撂荒的上百亩荒地,和妻子用8年时间开垦出来,种了板栗树,套种了60亩魔芋,每年收入2万多元。我觉得人活着就要奋斗,当父母的要给孩子们做榜样,不能从小给孩子们种下等、靠、要的‘懒根’!”这是该县槐树关镇阳河村自强先锋吴成敏分享给乡亲们的致富经验。一场场扶志宣讲中,朴实的话语都让台下掌声雷动。
通过身边人讲述自己的产业故事、发展经历、致富经验和创业感受,让贫困群众在聆听故事过程中转变了思想观念、树立了致富信心。
牛角坝村贫困户张建华听了吴成敏的致富故事后,深受启发,不但发展了100架木耳,还养了土鸡、土蜂,从手高眼低、游手好闲变得勤劳务实,走上发展产业脱贫的道路。
除了讲好脱贫故事,该县还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农技人员、党员干部深入村组用方言土语为群众讲透理论政策、讲明实用技术、讲足脱贫成效,5000多场次的各类宣讲不仅让贫困群众明白了帮扶政策,增强了致富本领,更让群众看到了帮扶成效和发展之变,为脱贫攻坚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合力。
道德“评”议等树导向 前赶后追添动力
“我家上了黑榜,家里卫生确实没弄好,一定迎头赶上!”这是该县麻底村贫困户王红茹在村道德评议会上做的承诺。原来,她最近忙于照顾瘫痪的婆婆,公公邋遢惯了,家里乱糟糟的,尽管她上次被评为孝老爱亲模范,这次还是被村卫生监督组推荐给道德评议会。
针对部分群众中存在“以贫为荣、好逸恶劳、虚荣摆阔、思想僵化、争闹取巧”等不良倾向,该县依托“乡贤议事”和“道德评议”和“四季评选”三大平台,常态化组织开展评议评选活动,着力构筑“以评论理、以评明德、以评树德”的全民评议格局。
1100多名乡贤,300多场评议,按一季度家庭、二季度道德、三季度脱贫、四季度综合分主题实行四季评选,评选出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脱贫先锋、孝顺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4221人(户),诚信村民615人、自强先锋126人、致富带头人71人,让贫困群众追有标杆,赶有榜样。
为充分发挥评议评选的激励作用,该县还坚持每年对脱贫先锋、自强模范等各类先进典型进行隆重的表彰,并将其事迹在文明东路的好人一条街上集中展示,努力营造“崇尚劳动、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
“亮”红黑榜 奖优罚劣促转化
时下,在洋县110个贫困村,一面面扶贫红黑榜格外醒目。
“小小一面榜,作用却不小。”该县黄家营镇周家沟村支书苏国旗介绍说,“上了黑榜都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不光彩。黑榜一亮,后进户变化还是很大。”
翟金强就是苏国旗口中的后进户。他平时好吃懒做,整日游手好闲,妻子一气之下也回了娘家。经过群众评议后,他家被亮在了黑榜上。
这在翟金强内心引起很大的触动。考虑孩子以后要娶媳妇,翟金强下定决心好好奋斗。他买了三轮车,扩建了门前道路,养了3头母猪,让赋闲在家的儿子外出务工,这才让自己从黑榜上撤了下来。
目前,在洋县已经有100多名像翟金强这样黑榜典型由后进变先进。“红黑榜亮是手段,不是目的。”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路建侠说。除了黑榜,该县还在红榜先后亮出了身残志坚致富不忘乡邻的脱贫先锋陈十倚、自力更生摆脱困境的贫困户刘兆国等先进典型4000余名。
为加大对群众的激励引导,该县还不断完善爱心超市积分管理办法,将技能培训、产业发展、公益劳动、环境卫生等纳入爱心超市积分动态管理,充分发挥爱心超市对群众的激励引导作用。今年,该县爱心超市已累计兑付3.9万人次,兑付物资 46类3.2万个,让各类先进典型既在精神上的褒奖,又在物质上得实惠。
以“帮”解难题 真心扶助求实效
王仁琪是该县槐树关镇麻底村贫困户,他母亲、奶奶患精神病,父亲本份,弟弟智障。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他多次产生离家出走的念头。
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反复登门开导,以拉家常、聊天谈心的方式,苦口婆心讲道理、摆事实,终于让王仁琪深刻认识到:困难是暂时的,自己必须自立自强,不然一家人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除了精神上鼓舞,工作队还帮他落实了技能培训,让他学会了泥瓦工,农闲时在县内务工,并协助他弟弟办理了残疾证,享受了残疾人生活补贴。2018年,他家纯收入超过三万元,顺利脱贫。年底,他还郑重地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为帮助像王仁琪这样的贫困户彻底拔除贫困根源,该县积极实施以帮思想疏导、帮技能培训、帮排忧解难等为主要内容“五帮五扶”活动。按照“一村一策”的要求,对3372名贫困劳动力实施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缝纫等就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贫困人口致富能力。同时,深入摸排群众忧怨急盼,帮助贫困户解决危房改造、通讯不畅、交通困难、产业发展等实际困难和问题3000多件,让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帮扶干部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增加了脱贫自信心。
“现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后半程,政府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接下来就要靠我们自己脚踏实地,勤劳致富。”院坝说事会上,该县黄安镇庙垭村贫困户杨荣海的一句话不仅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更道出了在场群众共同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