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12-05 08:00
在榆林市子洲县电市镇李孝河村,一排排温室大棚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三比一提升”行动开展至今,榆林市始终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3.2万人脱贫,134个贫困村退出,佳县、清涧、子洲3个县‘摘帽’及已脱贫人口巩固”的年度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中央和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和问题整改工作要求,对标对表,精准施策,全面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在聚焦聚力中实现了提质增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夯实责任落实
紧抓主要领导责任
10月23日上午,浓雾弥漫在吴堡县的河谷、山坳间。吴堡县委书记王华前往自己帮扶的岔上镇川口村,了解新建的温室大棚建设和设施栽培冬枣的产销情况。
“大棚建设得怎么样?”“冬枣的市场行情好不好?”“下一步大棚的种植计划是什么?”“带动村民脱贫的效果如何?”……在艳林红枣专业合作社冬枣引种栽培示范园,王华抛出一连串问题,同果农们一起讨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
“只要用心办事,就一定能富了群众口袋。”王华说,“镇村干部一定要认真做好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努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长效增收项目,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脱贫增收致富。”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榆林市各县(市、区)委书记充分发挥“一线总指挥”作用,以上率下、以身作则,担起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任。
今年5月,榆林市委研究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问题整改全面提高脱贫质量的意见》,细化明确了扶贫领域每一个干部的责任,上至市委书记、市长,下至联户帮扶干部,形成了责任连带、上挂一级的追究机制。通过责任细化分解,为责任追究提供依据,真正把“金箍”戴在了每一名扶贫干部头上。
坚持尽锐出战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
脱贫攻坚是一场事关贫困群众民生福祉的“大考”,要想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就必须凝聚攻坚合力,做到精干力量向一线集结,优质资源向一线汇聚。
2019年4月,神木市高家堡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爱心服务社,先后对张天宇、王柯斤等病残儿童及时给予帮扶,对张祥利等困难群众实施帮扶救助10余次。4月18日,爱心服务社还组织干部群众300余人,在沟岔村栽种爱心林100亩。在高家堡镇,爱心企业及社会团体通过社会扶贫网,助力脱贫攻坚,进行爱心帮扶,目前共有231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注册了社会扶贫网账号,有105名爱心人士通过社会扶贫网进行了爱心捐助,对接率达100%。
“三比一提升”行动实施以来,佳县、清涧县也可谓尽锐出战。
佳县对全县324个行政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一对一帮扶,共选派驻村工作队103支、第一书记102人、驻村工作队队员234人,配备乡镇包村干部570人,落实联户帮扶干部5315人,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干部包扶,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清涧县则坚持“硬派人、派硬人”原则,按照学历、年龄、历年工作考核等情况,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累计向贫困村和贫困户超过100户的15个非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1057人次,贫困群众帮扶实现全覆盖。
坚持精准举措
全面提升脱贫质量
精准施策,才能靶向发力。在脱贫攻坚战中,榆林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精准发力,确保脱贫工作“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
子洲县为全县49214名贫困人口代缴了参合费,贫困人口参合率为100%,大病保险率达到100%,实行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费用报销“一站式”兜底结算,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费用一次性报销比例达到90%,“一站式”结算服务达到100%。同时为全县258名大病患者建立健全了大病专项救治台账,为253名大病患者报销医疗费用666万元。
通过因人因户精准施策,榆林市实施马铃薯一亩田良种繁供5.25万亩、谷子统繁统供项目41.7万亩,发展白绒山羊6.2万只,实现了有生产能力的贫困群众全覆盖;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68个,新建电商服务站点6个、电商扶贫龙头企业11个;新建光伏扶贫电站6个;培训贫困劳动力5881人,转移就业10293人,自主创业457人,企业安置1177人;建立社区工厂17个、扶贫基地13个。
一组组喜人的增长数据、一个个落地的扶贫项目、一项项实在的惠民举措……无不显现出今年以来榆林脱贫攻坚迈出的坚实步伐。下一步,榆林市将继续紧盯“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目标,再接再厉、扎实工作,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