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扶贫要闻

合力攻坚 决胜贫困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20-03-01 08:00

人勤春来早。2月18日,太阳刚露头,白河县城关镇安槐村王家河山的一批农人们就在王永宏的带领下,开始间伐天麻菌材。这两天,王永宏还忙了三件事:制作天麻菌棒,流转土地,订购天麻籽种。

“多亏驻村干部为我‘量身定做’的脱贫措施。如今,靠天麻产业,我不仅去年年底脱了贫,还带动村上贫困户30户103人共同发展产业,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王永宏说。在驻村干部帮助下,他2019年年初注册合作社发展天麻产业,短短不到1年时间,自己就实现了贫困户到脱贫户的华丽转身。

和王永宏一样,2019年我省累计实现57.88万人稳定脱贫,其中29个摘帽贫困县(区)脱贫48.89万人。

扛责任 抓落实 打造一支扶贫“铁军”

2月24日,平利县纪委副书记、三阳镇九里村脱贫攻坚总队长邓立海再次赶往结对帮扶的九里村。自1月24日“兼任”九里村疫情防控总队长以来,邓立海每天通过微信联络指导九里村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但春耕正当时,脱贫攻坚工作也不能断档。邓立海隔几天就去村里走一趟。这几天,他一方面在村里帮扶村民栽种茶树和桑树,一方面组织农民工有序外出。

2月中旬以来,平利县大贵镇柳林坝村第一书记胡珂也特别忙,每天指导村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组织村民种植烤烟、管护茶园和发展养殖业。

打赢脱贫攻坚战,帮扶干部很关键。2019年,我省共向脱贫一线派出3.57万名驻村工作队员,其中第一书记1.02万名。他们和群众一起谋发展、促脱贫、话增收。

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去年我省在贫困县和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开展以比责任落实、比尽锐出战、比精准举措、提升脱贫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一提升”行动。其中29个县(区)的县(区)委书记率先发挥“一线总指挥作用”,开展“比、学、赶、超”,决战决胜态势强劲。

强弱项 补短板 全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

如今的范群礼,身体硬朗,精气神足。今年,他计划养鸡300只、养生猪2头,还要养几箱土蜂,闲暇时上山采些野菜、野果售卖补贴家用。

今年51岁的范群礼,是镇巴县青水镇仁和村贫困户,家里6口人,上有年迈的父亲和智力残疾的岳父,下有患严重肾病的儿子和读高中的女儿。2016年,他被确诊为肝门区胆管阻塞,住院手术的费用约21.95万元,加上他儿子每年12万元的治疗费,这让范群礼一度想要轻生。

庆幸的是这一年,全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工作深入推进,使范群礼家被纳入到健康扶贫救助范围内。范群礼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他儿子也可以在县中医医院做透析治疗,每次费用只需要60元。

2019年,我省继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全面落实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25种大病患者救治率99.89%,签约服务慢性病患者63.3万人。其中29个退出县(区)救治贫困群众46.03万人,报销救助资金17.58亿元。

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全省累计完成危房改造8200户,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全部竣工。其中29个退出县(区)易地扶贫搬迁19.81万户66.86万人。

义务教育方面,我省强化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义务教育有保障。其中29个退出县(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无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失学辍学学生。

在安全饮水方面,我省建成饮水工程4228处,基本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其中29个退出县(区)安全饮水人口806.78万人,占总人口比例100%。

兜底保障方面,我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按规定程序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其中29个退出县(区)低保对象达14.36万户32.41万人。

攻深贫 克堡垒 瞄准最难啃的“骨头”攻坚

截至2018年年底,我省29个贫困县(区)中,革命老区县占25个,深度贫困县(区)有10个。这些贫困县(区)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我省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要不是党的扶贫政策好,我这辈子可能还在山里过着苦日子。”在我省深度贫困县之一的丹凤县,商镇东峰村村民周虎民感慨颇深。去年年初,他搬入了商镇老君八期移民搬迁安置点,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此前周虎民一家4口人居住在东峰村的山里。他和妻子均有残疾,儿子上小学,父亲年迈体弱。脱贫攻坚以来,周虎民陆续享受到政府的残疾补贴、低保补助、教育补贴、产业补贴等10余项扶贫政策。去年10月,周虎民全家实现了脱贫。

2019年,我省以深度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年向11个深度贫困县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23亿元,占全省资金总量的23.11%;安排苏陕扶贫协作资金11.57亿元,占年度资金总量的50.7%;向革命老区县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5.66亿元,占资金总量的68.29%;组织西安、咸阳、杨凌示范区19个经济强区(开发区)叠加帮扶10个未脱贫的深度贫困县。目前在深度贫困县驻村包联的省级单位达196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引外力 聚合力 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2019年以来,苏陕两省扶贫协作向纵深推进。2019年江苏省投入我省29个退出县(区)财政性帮扶资金达到27.08亿元,江苏省镇、村和企业累计支持资金1.6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943个,带动38.32万贫困人口,累计帮助贫困劳动力就业1.94万人。

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在29个退出县(区)选派挂职干部68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6亿元,通过开展消费扶贫,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2.61亿元。

持续打造国企合力团、校地结对“双百工程”、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大”特色帮扶体系。国企合力团在29个退出县(区)对接项目97个,带动贫困人口1.73万户4.85万人;校地结对“双百工程”建成产、学、研示范基地和落地实体项目110个,累计培训转业技术人员3.3万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对29个退出县(区)医疗机构结对帮扶全覆盖,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均达90%以上。

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我省民营企业帮扶29个退出县(区)的2537个贫困村,实施项目4943个,惠及贫困人口43.17万人。各类社会组织帮扶29个退出县(区)的贫困人口50.28万人,投入帮扶资金达到4.06亿元。

陕西日报记者程伟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