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社会组织日益成为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今年6月以来,陕西省民政厅向省级社会组织发起了组建“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合力团”的号召,打造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升级版。到目前,省级社会组织已组建12个扶贫合力团,围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志愿扶贫、消费扶贫等6大需求,充分发挥各个社会组织整合社会力量、调动资源以及专业技术服务的特长,实现了“凝聚合力、量体裁衣式扶贫”。
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担起社会扶贫重要使命
陕西省民政厅负责人表示,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既是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重要体现,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组织应积极作为,为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打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脱贫攻坚新局面贡献力量。
2016年以来,陕西相继推出《关于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在全省范围发出“百家社会组织扶百村”倡议,广泛组织动员全省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和大批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行动。2018年,全国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现场观摩会在陕西举行,“陕西模式”受到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陕西累计引导动员8058家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累计投入资金42.26亿元,受益贫困群众53万户,其中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6651家,投入资金38.25亿元,受益贫困群众36.3万户。
“脱贫攻坚合力团”助力深度贫困地区再聚力
为了让社会组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今年6月,陕西省在前期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扶贫的基础上,向省级社会组织发起了组建“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合力团”的号召。
截至目前,陕西省232家省级社会组织自愿组建12个扶贫合力团,集中帮扶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区)和陕西省民政厅牵头包联的洛南县。12个合力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特长和优势,凝心聚力、聚焦精准,集中力量助力深度贫困县(区)破解脱贫攻坚难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设计帮扶项目239个,筹措帮扶资金、捐赠物资价值共计1.4亿元。
陕西省民政厅负责人表示,合力团的组建将各个不同领域的社会组织加以联合,充分发挥各个社会组织整合社会力量、调动资源以及专业技术服务的特长,在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的同时也帮助当地社会组织成长,实现“灯亮一盏,光洒一片”。
合力扶贫有力提升群众获得感
紫阳合力团、丹凤合力团等发挥会员企业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在消费扶贫、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集中发力,社会组织合力团正在成为助力深度贫困地区成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丹凤合力团9月份签约启动实施35个扶贫项目,资金总量为1282.47万元。团长单位陕西省慈善协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投入资金110万元,为丹凤县22个村修建22座慈安便民桥,方便了700余名群众出行;投入46.7万元,为全县23家慈善爱心超市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投入33.5万元,帮扶武关镇阳阴村67户贫困户发展香菇产业。团员单位陕西省服装行业协会为竹林关镇移民搬迁社区提供了3000个就业岗位。
走进位于西安高新区的秦商总会办公区,“助力紫阳消费扶贫产品展示台”十分醒目。展台上摆放着小包装的红茶、茯茶、香菇、木耳、黄花菜、玉米稀等十来种土特产品,以及每袋198元的“组合包”,产品琳琅满目,暖意扑面而来。
据了解,紫阳合力团在团长单位陕西省秦商总会带领下,发挥商会广泛联系会员优势,动员会员企业到紫阳县投资兴业。8月份,紫阳县合力团与紫阳县苏秦合作社签订了采购300万元农特产品协议。10月举行的秦商总会助力紫阳脱贫攻坚暨招商对接会,共签订项目11个,签约金额9403万元。其中现代化种猪养殖基地建设、毛坝茶叶加工厂建设等产业项目扶贫投资额7000万元,茶叶、桑叶、艾草种植等原材料采购项目2300万元。
洛南合力团聚焦罗窑村148户贫困户开展精准帮扶;略阳合力团为毛坝社区投入2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镇安合力团设立助老助学基金定向捐助;山阳合力团投入150万元为留守儿童建设梦想教室……其他合力团围绕助学、助残、助老、助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工作,在合力团中间掀起了比学赶帮的热潮,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雷沛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