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脱贫攻坚三秦在行动>扶贫动态 > 扶贫要闻

送政策给技术 帮着农民闯市场 ――我省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调查

来源: 陕西省扶贫办 发布时间: 2019-06-30 15:00

 

        陕西是农业大省,能否让小农户的发展能力强起来,关系着能否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近年来,我省通过合作社带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家庭农场等扶持政策,使小农户的发展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合作社:把小农户聚起来
        曾经,沟北村以穷出名。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穷沟北,烂背河,疙里疙瘩高家坡。”
     穷则思变。2017年,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作为省级“三变”改革试点村,率先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有社员340户1253人。村上希望合作社能够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
     靠天吃饭是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村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沟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合作社为2400亩的水果种植园配套了滴灌设备,建立142个冷棚、24个温棚、水果保鲜冷库;给苹果园拉上防雹网……
     村民王勇刚种植有22亩红提葡萄,2017年由于技术跟不上,又遭遇倒春寒,收入不到4万元。2018年,合作社为所有红提种植户免费搭建了冷棚,并提供技术指导。当年,王勇刚的红提葡萄收入达到了26万元。他说:“这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沟北村村委会主任李存才说:“去年我们组织村民们去县里最早种植红提葡萄的百梁镇大枣村学习。清明节前后去看葡萄发芽情况,6月学习如何疏果,到了采摘季再去看品相、尝口味。这样互相交流对比,就能知道为什么人家的好,到底好在哪儿?”
     同时,合作社还邀请专家来沟北村讲解种植技术。5月21日,渭南的红提“土专家”肖全胜再次被邀请到村里。李存才说:“谁家在种植方面有问题,肖老师就去谁家地里,告诉农户该怎么解决。2018年他来了4次,很受大家欢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宗勤教授也经常到村里为大家答疑解惑。通过培训,村民们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
     目前,沟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员发展连片红提600亩、鲜桃400亩、苹果500亩、杂果600亩,带动贫困户82户329人脱贫。截至2018年年底,沟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已实现净利润42.2万元。
                                                                                                                                           职业农民:种地越来越专业
        富平县把职业农民培育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民生实事,构建了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为主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纵横联动”复合立体式培育体系。
     2014年,富平县成立了我省首家县级职业农民培育专门机构——富平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学院开设了奶山羊班、畜禽养殖班、西甜瓜班、苹果种植班、设施蔬菜班、种粮大户班、柿饼加工班和农产品电商班;将大中专毕业学生吸纳到职业农民的培育范围,专门开设返乡大学生新生代班;选择优秀学员到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出台职业农民创业兴业金融支持政策,帮助农民解决产业发展起步资金,助其创业兴业……
     以辣椒种植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白西顺说:“通过培训,我的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大提升,农作物用药的选择、肥料的用量等都比以前更专业了。”
     流曲镇大岗村的孙政伟说:“成为高级职业农民后,最大的改变是追求变高了,以前小打小闹,现在想做大做强!”现在,孙政伟已经发展了奶牛养殖场60亩,生态果园90亩,大棚果蔬30亩,粮食种植130亩。
     据农广校办公室工作人员樊晓妮介绍,2013年至今,富平县累计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319人,其中初级1180人,中级111人,高级28人。
                                                                                                                                           家庭农场:瞄准市场搞农业
        5月25日5时,富平县流曲镇双杨村26岁的王少东便出门送羊奶。9时许,他已经将14桶共800公斤的羊奶全部送到客户手中。
     王少东2013年回到老家,跟着父亲王建军养羊。县畜牧局每年都会组织技术培训,让父子俩学到了不少东西。“搞养殖环境很重要,我们两个羊舍里各装了一套换气设备。天气干燥的时候,还要给里面泼水、喷雾。”说起养羊王少东头头是道。所有羊都有编号,一年会进行12次左右的消毒防疫注射,得病的羊要隔离治疗,还要给羊补微量元素。
     2018年,王少东的家庭农场出栏羊120只,卖羊奶50吨,净赚30万元。
     流曲镇臧村村民王满绪,主要从事小麦、玉米种植、储存和销售。他的满绪家庭农场是富平县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的主要阵地,是农业农村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
     以前,王满绪为不懂技术而发愁,现在有了县上统一组织的培训,再也不用为技术而发愁了。王满绪告诉记者:“现在我种麦子的时候,用杀菌药和营养肥拌种以确保小麦的根系足够发达;将偏早种改为适时晚播,改撒播为机械条播……”说起种麦技术来,王满绪滔滔不绝。
     “没有技术肯定不行,我的麦子亩产量比普通农户高75公斤左右。”2018年,满绪家庭农场共卖出小麦45万公斤、玉米3万公斤,还出售了秸秆等可利用物1792吨,净赚20余万元。
     富平县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近年来从土地流转、放宽工商登记、落实扶持政策、强化科技服务、提供税收金融保险支持等方面支持家庭农场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富平县经过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已有423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5家。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