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强力推进矿山整治 打造渭北旱腰带新生态

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

强力推进矿山整治 打造渭北旱腰带新生态

时间: 2019-08-26 09:55 来源: 陕西广播电台

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以来,咸阳市按照“三断三清一恢复”的思路,全面启动渭北“旱腰带”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采取人工修复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工作方法,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泾阳县嵯峨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中梁沟区域,几台大型机械正在平整路面,削坡、打孔,为栽植复垦做前期准备工作。

咸阳泾阳县嵯峨山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现场负责人王龙:“平整完以后,我们会对上边坡打孔种植,主要是以(种植)紫穗槐为主,它主要能防止坡面塌方和水土流失,然后这个下边坡,我们后期会做一些行道树之类的,一个是作为景观比较好看,再一个是(防止)下边坡水土流失。”

在矿山整治修复过程中,针对采石破损面、边坡、沟壑等9种不同的地形地貌,泾阳县积极整合政府和社会资金,综合运用挂网喷播、植物飘窗、飞播等12种专利技术进行系统修复,将产业导入作为加快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根本出路。

咸阳泾阳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矿管大队大队长黎伟:“按照宜林则林、宜耕则耕的原则,栽植苗木约32万株 ,种植花草及农作物2500余亩,飞播花草种植面积3000余亩,在坡底岩面栽植爬山虎,木香等藤蔓植物,力争实现应绿尽绿。”

泾阳县北仲山和嵯峨山是咸阳市矿山整治面积最大的区域,由于该区域干旱少雨,土层稀薄,植被成活率低,坡台地生态植被维护成本较高。在整治过程中,当地积极探索新模式,通过修建积雨窖,蓄水池,积雨蓄水,解决后期养护灌溉问题。

咸阳泾阳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矿管大队大队长黎伟:“在北部矿山治理过程中,修建积雨窖,蓄水池目前有28处,修建排水渠约两万米,一方面解决防洪,下雨排洪问题,另一方面收集雨水,便于后期植被养护。”

按照咸阳市提出的“旱腰带”矿山断水、断电、断路,清渣、清设备、清临建,生态恢复的“三断三清一恢复”治理新思路,截至目前,采石矿山总数已经减少66.1%,产能提高73.7%,采石矿山“多、小、散、乱、差”的局面已彻底消除。在治理恢复过程中,全市已累计投资3.99亿元,治理恢复14.26平方公里,矿山环境明显改善。一片片曾经千疮百孔的山头,有了别样的风景。

咸阳市淳化县老虎沟矿山治理区周边群众文青贤:“以前这大车也多,尘土飞扬的,路也不好走,乱糟糟的。经过现在治理以后,路也好了,环境也绿化了,山也青了,水也秀了,人生活也好了。”

咸阳市还将积极推进光伏工程落地,确保“旱腰带”采石矿区陡立面治理取得实质性效果。同时,努力完善整改长效机制,切实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推动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秩序和矿山生态环境持续好转。(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李智焕 段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