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秦创原 > 媒体关注

华商报:我省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来源: 华商报 发布时间: 2021-05-24 09:38

2021年5月22日《华商报》第2版

5月21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及政策包(总窗口)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华商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我省目前正在全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把秦创原打造成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总平台
   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孙科介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成立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领导小组,推进秦创原建设相关工作。4月28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省委、省政府名义正式印发。
   《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具体来讲,就是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这条主线,以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全省其他高新区等都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聚焦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建设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大平台。
   工作目标是:到2023年,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不断壮大,推广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元,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探索“在港孵化+飞地转化”等模式
   《三年行动计划》有4个方面、12项具体任务。
   四个方面分别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创业;打造“三支队伍”,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健全服务要素,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具体任务中包括:
   围绕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发展等区域创新发展需求,探索“在港孵化+飞地转化”等模式,鼓励各市在秦创原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推进知识产权改革,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共享机制,健全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机制,健全以创新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方式;
   培育、提升一批高水平科技经纪人队伍,打造“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打造“新双创”队伍,培养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打通科研人员到企业家、从企业家到科研人员的通道;
   设立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推动“政产学研金”结合,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纽带;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3年投入支持资金24亿元,募集资金,吸引社会资本设立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天使和成长基金,设立省级资本市场服务中心分中心,加大秦创原内企业上市培育力度;
   支持秦创原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自主开展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对科研人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产生的成果,所在单位予以认可等等。
  对国内外顶尖人才给予一次性500万元项目配套奖补
   孙科介绍,我省发布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总窗口)》,汇集了十八大以来,全省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产业开发区等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举措,收集整理了153个文件、千余条政策,涵盖了科技人才、成果转化、企业创新、科研平台、服务体系等5大类共70条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在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作为申报窗口统一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务。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政策包中规定:对创办企业或开展成果产业化活动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分别给予一次性500万元、300万元、100万元的项目配套奖补。而人才安居租赁补贴标准中,国内外顶尖人才6500元/月(财政承担5200元/月,用人单位承担1300元/月),最高补贴5年。国家级领军人才5000元/月,地方级领军人才3500元/月,最高补贴均为5年。
   据介绍,秦创原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国内知名投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纷纷来陕对接合作,省内各地市和高校、院所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和融入秦创原建设。目前,已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工作推进表,校地融合对接、开展项目路演等工作也在推进。为推动企业孵化和项目转化,我省拟于6月份在西咸新区召开全省科技企业培育大会。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孙科表示,省科技厅将采取开发建设网上平台、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好协调和服务等措施,来支持秦创原建设。
  设立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专项资金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在人才引用上有何安排和考虑?
   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军介绍,省委、省政府将设立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专项资金,初步确定规模为1个亿、连续实施三年,加强和支持人才引用工作。该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顶尖人才、科技经纪人及创新创业急需人才。
   引培模式上将采取“政府资助+用人单位管理”的方式进行,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分三种管理方式:与学校签订劳务合同,工作地点在企业,由学校统一引进管理,用人单位配合;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工作地点在企事业单位,由用人单位统一引进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由引进创办企业所在地负责引进管理。
   支持方式上将采取“政府资助+用人单位配套”的方式进行。
   在试点实施上,高校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重点;企业突出我省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
   在服务保障方面,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用人单位和引进人才进行年度考核。引进人才享受培养管理单位同类人员在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科研项目申报等的同等待遇。对于享受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专项资金的引进人才,可叠加享受其他相关政策。
  西咸新区总窗口将打造成为开放共享科技创新大平台
   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孝介绍,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总窗口单位,将全力支持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西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建设,以省内三所“985”“双一流”高校为总领,为秦创原提供科技创新的源泉;大力推动高校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和省内各地市在总窗口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飞地孵化园、高技术园区等创新载体,把西咸新区总窗口打造成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大平台。围绕总窗口核心区,新区编制了《西部科技创新港二期综合规划方案》,重点在总窗口核心区配建人才公寓、孵化器、中试平台、加速器等载体。建设中的创新港二期A板块和C板块占地27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67万平方米,预计明年底建成,届时将为秦创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更多的空间载体。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洪军介绍,西安交通大学作为“秦创原”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助力陕西追赶超越的引擎,将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加快实施科技成果转化“6352”工程,构建校地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特区”。主要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有:成立现代产业孵化器(学院)与未来技术孵化器(学院)。联合各行业重要研究院所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平台,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建设“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平台。引入陕西地市政府建立科研飞地孵化器,支撑地市经济发展。组建专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引入金融创投公司成立科创引导基金等。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http://ehsb.hspress.net/shtml/hsb/20210522/672591.shtml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