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秦创原 > 媒体关注

书写科教发展新答卷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7-01 13:41

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研究生开学典礼。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科学微光探测技术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在研制单光子探测器。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工业机器人实训。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这儿!”西安市第二保育院老师转动地球仪对孩子们说。

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3D打印机型涵盖激光熔融、激光修复、双激光头、四激光头等多种成型工艺和成型技术。

110所高校、1597家研发机构、66位在陕两院院士,2020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758.95亿元,居全国第六位……这一串数字,既是我省科教实力的体现,也是我省书写科教事业发展新答卷的写照。

长期以来,我省聚焦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促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止“痛点”疏“堵点”,旨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活力的探索改革在全省高校、科研单位不断推进。

2017年,我省出台了以健全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明确成果转化自主权,完善收益分配制度的鼓励政策,各高校也相继出台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文件200余个。

2020年,我省一项为科研松绑,为创新赋能的政策——《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该政策紧扣各类创新主体及广大科研人员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破解的难点,推出9个方面共38条政策。

2021年,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省教育厅联合省科技厅印发了相关文件,重点围绕评价导向、职务成果权属改革、离岗创业等10个方面提出政策举措23项。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省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稳步提升、成效更加凸显、转化模式不断创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西安交通大学在技术转移机构管理运行方面,建立了开放灵活的“1+2+X”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的“职务科技成果收益(股权+现金)混合所有制”模式发展。

西北大学探索形成的“先赋权事前奖励,再进行直接转让”转化模式,推动李铮教授团队“基于唾液蛋白鉴别乳腺癌芯片及试剂盒”实现了产业化拓展。

西北工业大学成功研制了4个系列60多个型号的军用无人机系统列装部队,实现我国首个无人机技术与整条生产线出口。

西安理工大学刘丁教授团队与西安奕斯伟设备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国内首台新一代大尺寸集成电路硅单晶生长设备成功试产。

陕西科技大学研发的高性能纤维纸基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电气绝缘等领域,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

……

众多成果的背后,是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成果体现。

多年来,我省着力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全省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面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为国家和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让每个孩子都上好学,是社会共识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山区,最美的建筑是学校已成为常态。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15330所;在校学生831.9万人,比2015年增加86.37万人,增长11.6%。

最新数据显示,经过持续优化教育顶层设计,我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学前教育发展提速,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79%。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省所有县(市、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评估认定标准,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省级标准化高中和省级示范高中数量,分别占全省普通高中总数的86.2%和18.3%。

——职业教育发展开创新局面。在不久前举办的全国技能大赛上,我省中职学校首次获得一等奖,8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5个职教集团(联盟)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批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同时,我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拓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范围,19个单位获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获批数量居全国前列。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