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创新思路激活力 多措并举强动力

——省市场监管局2020年“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

来源: 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1-01-26 10:45

今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认真对标中央及省上重点改革任务,聚焦“放管服”堵点难点问题,转变观念挖潜力,创新思路激活力,多措并举强动力,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行政审批改革加快推进  市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强化组织领导。党组高度重视,适时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安排部署;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印发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清单、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管理制度,建立重点任务台账,明确各项改革任务路线图、时间表、硬措施,定期对账盘点。注重统筹协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统筹安排、有效整合“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多方面工作,系统研究推进,避免工作零散化、碎片化。改革亮点纷呈。紧扣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工作重点,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以及市场监管领域的重大问题,积极探索创新, 多项改革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创新管理模式、促进简政放权为指引,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释放市场竞争活力,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推行先证后核、网上办理,实现审批“零”见面、省级“零”许可。推进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改革,改鉴定评审为技术性服务,取消异地电梯维保单位备案登记。分类推进食品审批改革,对部分低风险食品和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对符合条件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到期延续换证不再进行现场核查。

工商登记改革全面推行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把市场准入制度改革作为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多方位、全链条提供精准服务,着力激发市场活力。接续推出“微信办照”、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等20余项注册登记改革举措,其中“微信办照”业务系统,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被评为中国“互联网+”政务类十大优秀案例和国务院自贸办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积极倡导全程网上办、办照不见面,开辟登记注册绿色通道,采取容缺后补、特事特办,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截至11月底,今年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65.93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9.23万户,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势头逐步恢复;实有市场主体总量428.53万户,企业总量106.06万户,全省各类市场主体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坚持以突出“照后减证”为原则,进一步厘清证照关系,理顺证照功能,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牵头实施“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改革,将54项涉企备案事项整合到营业执照,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对中央层面设定的523项、我省设定的1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全面实现31项食品、药品许可事项信息归集共享,在全省推行企业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试点成功经验,我省成为继浙江、天津、重庆之后全国第4个全面推行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工作的省份。截至11月底,自贸试验区累计办理涉及“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事项总量5.9万件,惠及市场主体2.2万余户。

坚持从提高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培育市场主体增量出发,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简化开办与注销手续,着力提升企业办事效率。结合启用新版营业执照,大力精简企业登记申请文书,联合相关部门加快“全程网上办”试点,建成“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开办业务的集成办理,走在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对未开展经营活动或无债权债务的企业,试行简易注销改革,取消备案组清算环节,压缩申请资料,试点将注销登记公告由45天缩短至20天。在全国首批建成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现企业注销“一网通办”,构建更加公开、透明、便捷的市场退出机制。截至11月底,全省共注销市场主体34.15万户,其中企业5.64万户。

创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发展

坚持以公平公正监管为基本遵循,不断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创新监管方式,着力提升监管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积极适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新要求,加快构建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实现该领域日常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截至11月底,在省级平台上开通工作账号的省市县政府部门共3352个,建立省级随机抽查事项440项,全省10个地级市、107个县累计开展部门联合抽查检查475次,随机抽取市场主体93.08万户,公示抽查检查结果85.62万户。持续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清理现行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31879件。加大反垄断案件查办力度,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扎实开展涉企收费和中介服务专项整治行动,督促违规中介机构退还费用72.47万元。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知识产权执法立案297起,办结252起,涉案金额151.44万元,罚没款总额215.6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5起。严厉开展打击整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专项执法行动,查获不合格口罩48.15万个、消杀用品21.2吨,查获违法违规案件1081件,罚款641.3万元,移交公安机关22件。截至目前,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查办各类案件9414,罚没6331万元。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提升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能力和安全水平,着力强化现代化质量基础。围绕“建设质量强国 决胜全面小康”主题,组织开展“质量月”系列活动,全面展示质量强省建设成果,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杨凌获批国家智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规划各类计量标准430项,组建省质量衡器、电磁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发布地方计量技术规范10项。分类实行部分产品认证与检验检测审批事项自我声明、免于审批,大力推动道路货运车辆年审、定检和尾气排放检测“三检合一”,坚决查处违规检验检测问题提升检验检测质量水平。严把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入口关”,创新提出对全省机动车检验机构授权签字人进行能力确认考核。认真开展公共服务质量整改提升工作,人人关注质量、人人共建质量、人人共享质量氛围日益浓厚。

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落地和不断推进,省市场监管局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宽松便利的准入环境、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质量为本的发展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协调高效的市场环境。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化改革各项措施,一是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深入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构建企业开办“秦快办”网上服务平台。持续推进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研究形成自贸试验区更大力度改革事项清单。二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聚焦建材、原料药、医疗设备等民生领域,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持续开展重点领域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强化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积极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大力推动失信联合惩戒。三是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留足发展空间。四是推动食品许可审批改革。在保证食品安全前提下,进一步推进低风险品种、小作坊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优化食品经营许可条件,简化许可流程,缩短许可时限。五是深入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大力支持杨凌示范区国际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协调推动国家级、省级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和省级计量器具新产品型式评价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质量认证示范区”创建,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