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杨凌政务“七最”服务跑出审批“加速度”

来源: 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0-04-13 09:2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精简审批优化服务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杨凌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按照“标准不降低、服务往前移、速度再提升”的工作准则,以“七最”服务织密 “防疫网”,下活“复工棋”,高效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促进杨凌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

绿色通道“最及时”。为确保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快捷审批,杨凌示范区行政审批局与市场监管部门商定后,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的方式,以企业先生产、扩产再按有关规定补办审批手续的方式,以最快速度全程指导、最大限度容缺受理。疫情期间完成了食品经营、药品经营许可等4项行政审批事项,及时对陕西三八妇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进行审批,为杨凌东盛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与疫情相关企业办理业务,确保杨凌重点防疫物资增产扩能。

告知承诺“最到位”。围绕企业和群众最关切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助力小微和个体经济发展,对食品经营许可、理发店、美容院等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改为当日出证,真正实现“秒批”。针对杨凌示范区产业特点,推出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免去踏勘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对部分低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含食品小作坊)采取“公开承诺”、“先证后查”的方式,提升食品生产许可工作便利化水平,保障市场生活用品供给。

改革创新“最高效”。一是推出首批10项行政审批便民套餐,如开游泳馆、开足浴店等事项,企业群众只需一次性提交所有办事资料,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高效。二是在全省率先推出网上执业注册申请→部门审核→企业需求发布→中介机构报价→网上成交→合同备案等一体化中介服务超市,入驻技术审查、论证、检验、咨询等机构24家。三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新型自助设备“营业执照自助打印终端”落地杨凌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杨凌商事登记进入自助时代,服务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杨凌示范区税务局与多家商业银行建立“税银e站”,为企业搭建税银部门服务企业发展平台,真正打通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线上办理“最便捷”。积极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引导市民通过杨凌示范区政务服务网、杨凌政务服务APP、陕政通APP、自助服务机等新技术新平台获取相关政策、办理业务,方便群众的同时,切实解决窗口人员和办事群众大量聚集问题。发布了三级“四办”事项清单和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清单。梳理出两级网办政务服务事项1427项,实现网上办事“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在全省率先实现网办率超90%的目标,其中573项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同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邮寄服务,真正做到“不见面审批”。

视频审批“最前卫”。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杨陵区行政审批局在疫情期间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推行“不见面、零接触”审批服务,对涉及专家联评的项目采取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专家评审会,确保在规定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项目评审,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影响。目前已对陕西天顺堂实业有限公司蛹虫草工厂化培养及虫草素生以及杨凌新化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新化生态土壤测试分析研究中心两个环评项目以视频联评方式进行了网上联评,为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降低了评审成本,快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帮办服务“最暖心”。面向社会公布帮办代办服务咨询电话,主动提供各类代办帮办咨询服务,指导帮助填报各类行政审批资料,充分发挥各类自助设备功能,为企业及群众提供精准高效“面对面”、“零距离”的帮办代办服务。企业开办注册登记、食品经营许可等业务的代办比例达到30%。探索实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对于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安排人员上门服务,对外地市人员和紧急业务特事特办。通过分时段、分批次安排办事群众到政务大厅申办事项等方式,尽量减少人员聚集。

防疫消杀“最严格”。为保障企业群众业务办理安全有序,制定了《杨凌示范区政务服务中心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要求工作人员填写《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防控承诺书》。认真实施大厅疫情防控工作,专设入口和出口,坚持凡进人必测温必登记,设置专人专岗每日三次消杀并做好台账记录,坚持每天定时通风,工作场所设置废弃物专用垃圾桶,由指定医院统一收集、消毒、处理。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