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六强化六到位”为引擎 助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跑出榆林加速度
来源: 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9-12-23 09:08
近年来,榆林市始终把“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手棋”,坚持以“一枚印章管审批”统筹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采取“六强化六到位”有效举措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往深里推、向实处走,最大限度实现删繁就简、利企便民,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增添新动能。
一是强化干部从优选配,确保业务承接落实到位。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谋划、择优选拔,从全市中青年干部中分别选调18名市直部门业务骨干和18名历年优秀选调生进入市审批局开展工作。同时,市委组织部正在同步为市政务服务中心引进15-20名高层次紧缺人才,全部充实到一线窗口从事审批业务辅助工作。工作人员学历水平和年龄结构优势明显、全省领先,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正在成为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的主力军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操盘手”。
二是强化事项科学梳理,确保审批标准落实到位。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精细化梳理。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对市县两级所有行政许可、审核转报、审核备案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颗粒化梳理,取消了“其他材料”“有关材料”等模糊条款,逐项编制要素,统一规范内容,为政务服务事项的分期分批移交奠定坚实基础。完成了市县两级事项梳理和系统录入工作,为下一步同步开展审批业务做好充分准备。全面及时梳理更新四办清单。紧扣中省“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和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四级四同”要求,进一步丰富完善全市四办清单,梳理形成一次办事项323项、马上办事项102项、就近办事项21项和网上办事项1053项,在市政务服务网上进行公布并实时更新。
三是强化事项有序承接,确保审管联动落实到位。事项划转规范到位。按照“精简、统一、高效、便民”和“应划尽划”原则,市级530项行政许可、审核转报、审核备案事项全部一次性划转至市审批局。事项移交稳妥有序。通过对划转事项的审批办理标准、流程、难易程度进行审慎评估,分批次列出具备移交条件的事项清单,按照“成熟一批、接收一批”的原则,于12月4日由23个市级原审批部门向市审批局移交了第一批共158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并及时在榆林电视台、榆林日报、榆林网等媒体上予以公告。审批监管标准明确。对梳理后明确的政务服务事项的设定依据、办理标准、业务流程、基本要素等信息,在市级原审批部门严格审核确认的基础上,将确认结果作为事项移交后市审批局进行审批办理和原审批部门进行事中事后监管的基本依据。审管联动责任清晰。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市审批局严格按照原审批部门确认的标准审核办理移交事项,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而由原审批部门依法对市审批局审批办理结果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事中事后监管。
四是强化区域窗口设置,确保过渡衔接落实到位。重新划分区域窗口。结合全市行政许可领域划分和市审批局业务科室设置情况,对已划转至市审批局的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打破原审批部门界线,按照面向企业、面向个人的属性重新划分了区域窗口。即在投资项目服务区分设投资建设、国土规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五个区域,在社会事务服务区分设市场准入、交通运输、民生保障、社会事务四个区域,并同步按领域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按照新的区域划分,将原审批部门驻厅人员分派至对应窗口,协助并培训市审批局工作人员尽快接手办理业务,确保过渡期内审批业务不间断、审批质量不下降。
五是强化“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确保“大厅之外无审批”落实到位。全面对照国家“四级四同”事项清单,对未划转或者已划转但尚未移交的事项,继续加强督促协调,在全面梳理归类的基础上,将尚未进驻大厅事项彻底向实体大厅和网上集中,真正实现“群众和企业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办事不求人”。市政务服务大厅已入驻部门和单位68家,办事窗口249个,共梳理新增进驻政务服务事项720项,入厅事项总数由去年的601项上升至1321项,位居全省第二。
六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利企便民落实到位。扎实推进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共收集制定各类管理和服务事项办理标准853项,标准覆盖率达95%以上,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平均缩短50%以上,办理环节精简70%,实现了服务形象、划分区域、设施配备、无声叫号“四统一”。全面整合运行12345热线。将全市20条“123”打头的公共服务热线全部整合至12345热线平台,实现“一号听民声”、市县全覆盖和365天24小时全年无休服务,12345热线成为各种非警务类咨询投诉的主渠道。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榆林政务APP(榆快办)已上线,开通50个以上本地高频政务服务应用,逐步整合部门业务专网系统,并接入全省统一门户陕西政务服务移动端(陕政通),实现“指尖办”。建成并启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网上办事大厅嵌入榆林政务服务网,已完成与国建、省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和市社会信用体系服务平台对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在120个工作日内。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便民化水平。在税务、不动产、医保、工程建设项目等专区设立了“一窗式”综合受理窗口;建立了实体中介超市,业务涉及房地产评估、地理测绘、安全评估、印章刻制等多个领域;设立了重点项目代办帮办服务窗口,将政务服务网向基层延伸,开展乡镇和村上的代办服务;开展“信易批”服务,在审批业务系统和陕西政务服务网(榆林)中开通信用查询功能,完成事项库与“信用榆林APP”(桃花分)的对接,为桃花分A级以上诚实守信企业和群众提供优先抽号、优先办理、简化手续等服务。
2019年,榆林市以96分高分通过国家标准委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验收,“一网通办”核验比例达到92.07%,位居全省第二,市审批局集中审批办理进入实际操作环节,第二批移交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也即将酝酿出台。下一步,市委、市政府将坚持蹄疾步稳、统筹规划,进一步释放“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红利,深化改革不止步、再出发,创造更优更好营商环境和发展条件,为榆林实现“三大目标”、落实“两个更大”要求持续提供强劲动能。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