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泾阳县运用“12345”工作机制 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权改革提质增效

来源: 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9-12-20 09:08

近年来,泾阳县持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2017年在全省首批成立了县级行政审批服务局,依托行政许可权集中的体制优势,探索建立“12345”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行政审批质量和效能。

“1”,即“一口对外”。联合踏勘一口对外,建立了“110+X”联合踏勘工作机制,对涉及多个部门进行现场踏勘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一次踏勘、现场确定,提升了行政效能,又有效防止了权力寻租现象发生,降低了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运行两年来,组织联合踏勘100余次,较改革前踏勘环节平均压缩时间70%,2018年评为咸阳市优秀改革案例;并联审批一口对外,对县级以上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了从注册登记、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全流程并联审批机制,避免企业多头、重复提交材料,减少企业提交资料约60%,时限压缩在90天以内,提升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让投资主体真正达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2”,即 “双向推送”。为避免因审管分离导致监管漏洞现象发生,泾阳县建立审批与监管信息双向推送机制,明确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对审批结果负责,各职能部门对事中事后监管和相关服务负责。对办结的行政许可事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第一时间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向监管部门进行信息推送,监管部门对日常监管过程所获取的信息及时向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推送,实现“一批就管、审管同步”,两年来,共向19个职能部门及8个镇推送审批信息9000余条,没有出现一例后期监管空白。

“3”,即“三级体系”。按照省市关于政务服务“三级联网四级联动”的要求,泾阳县制定出台了《泾阳县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将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尽可能多的纳入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机构集中办理。目前,在县政务服务中心纳入179个政务服务事项,各镇便民服务站纳入34个政务服务事项,各村便民服务室纳入33个政务服务事项,建立县镇两级24个政务服务事项联动办理机制;依托咸阳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积极做好县镇政务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发展,“市—县—镇”三级联网层级清晰、“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快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大通道。

“4”,即“四项原则”。按照“规范、细致、高效、创新”四项原则,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标准,提供个性服务。对原部门许可流程深入分析,根据行政审批事项的复杂程度和权重,对行政许可事项的环节及层次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原来平均6个环节,设计为政策性审批 “申请受理、审批发证”2个环节,业务性审批“申请受理、审查踏勘、审批发证”3个环节;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和规范化,参照全省政务服务网事项审批标准,对每个事项都编制了详细的办事指南,以二维码形式予以公开,形成“一事一册一码”,让企业和群众只需根据所办事项扫码即可知晓所需材料,并可参照模板逐项准备,实现了行政审批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材料统一;全方位提升办事大厅便民服务功能,先后实行了延时办公、免费邮递、自助办公等个性化服务,在咸阳市首家设置工商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弥补了窗口工作时间以外的服务盲点。

“5”,即“五支力量”。加强政风行风监督,规范审批行为,提升行政效能,通过聘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工商界人士等5个方面人员12名,作为行政审批行风评议义务监督员,建立了行政审批监督机制,每半年,举行一次座谈会,面对面听取监督员反馈来自社会各个层面有关行政效能、工作作风方面的评价及建议。两年来,共收集建议意见15条,针对意见建议制定了档案评查、电话回访措施,完善了内部8项管理制度,有效提升了行政审批一线工作人员法治观念,促进审批行为更加规范、公开、透明、高效。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