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陕西财政云为核心 构建财政管理新模式
——陕西财政云基于“放管服”理念建设和推广实践探索
来源: 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9-12-12 15:57
近年来,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新时期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等一系列改革新要求,现行财政信息系统暴露的问题日益凸显。为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省各级财政的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软件众多、条块分割、业务割裂、数据无法共享的困局,管理难度大,业务运行效率差等突出问题,推动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财政厅决定启动陕西财政云建设,明确提出“以陕西财政云为核心,构建财政管理新模式;以大数据为抓手,提升财政管理和决策水平;以财政网络和统一门户为基础,实现财政业务信息化全覆盖”。这是一场技术引领下的财政管理革命,对落实放管服,支撑各项财政改革落地,强化财政风险防控,助推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财政云体现了财政业务信息化管理五个“新”,主要体现在:由核心部门的业务支撑转变为基于数据流管控的业务协同的新模式;由报表导出查询转变为基于大数据智能分析的新能力;由简单固化的业务分工转变为基于权责对等的精细化管理新架构;由统一软件转变为基于“放管服”理念的应用管理的新生态;由基础设施虚拟化转变为云化容器化的新平台。
陕西财政云基于全面云化的主体功能一体化系统和省级集中统一部署,对“放管服”的财政管理理念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各级财政按照历年的运行惯性,习惯于充当预算单位的“奶妈”、“管家”,履行了不不必要的职能,承担了不必要的责任。财政云建设顶层设计,坚决贯彻落实《预算法》《会计法》《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财政部制度规定,通过标准化业务处理,将财政业务职能转变为监管职能,突出单位独立预算、独立法人、独立核算的主体地位,夯实了预算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和会计主体责任。二是把该管的部分管起来。财政云电子化支付管理,将原来独立分散的安全控制扩展为依靠规范的流程、规则及信息安全技术共同构建的立体“防护网”,任何人尤其是业务干部基本上没有条件违规拨付资金,有利于从整体上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支付电子化形成了预算单位、财政、代理银行完整的管理链条,体现严格的分权制衡原则,按照“不相容岗位不能由一人兼任”的要求,实现操作岗、管理岗的之间的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将内控制度固化其中,有利于规范预算单位的财务行为;通过电子化支付实时监测本级及下级财政支付及库款余额情况,实现对省市县乡所有国库集中收付资金流向和各级金库收支余额库款情况的实时监测,可准确定位或追踪每一笔正在发生的财政资金支付业务,从而实时掌握全省各级财政的资金支付业务办理情况,有利于财政资金的全面运行监控。三是把真正的服务做到位。一方面体现在技术上,采取省级集中部署集中运维模式,市县及所属单位仅作为用户,可实现热插拔式操作,不再担负独立的运维工作,减少了基层财政的运维负担。同时,云计算能够根据当前任务实现弹性伸缩,确保高爆发量模块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体现在业务上,所有国库资金拨付业务均在“线上”完成,系统建立动态校验、电子验章、自动对账、全程跟踪的运行模式,尤其是电子签名和电子签章,实现了业务人员“无跑票”办理,大大提升了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财政服务水平。
2018年10月陕西财政云正式启动建设,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奋战,目前已经完成预算编制、指标管理、国库支付、单位会计核算及OA门户等应用的主体功能开发及性能、压力和长期稳定性测试,2019年3月以来在省本级、铜川市、延安市、榆林市相继成功试点上线,打通了财政资金从部门预算—指标-支付(无纸化)-会计核算的主体业务流程,验证了云化、微服务化的建设理念在各级财政纵向应用的可行性。但是,作为一个全新的架构设计,一套全新的业务应用系统,还需进一步根据财政部规范、各级需求和试点地区大量实际验证中不断完善,确保2020年1月全省全面上线。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