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繁體版 | En | 无障碍阅读 长者模式

安康市紫阳县开启政务服务 “极简极速审批”模式

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工作实践

安康市紫阳县开启政务服务 “极简极速审批”模式

时间: 2018-11-26 14:49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今年以来,安康市紫阳县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率先开启政务服务“极简极速审批”模式,大幅精简了行政审批程序,缩短了行政审批时限,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办理由过去7天压缩为现在10分钟、企业开办由过去30天压缩为现在0.5天、不动产登记由过去30天压缩为现在2天、避灾移民搬迁工程立项由过去97天压缩为现在5天,130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群众足不出户便能完成办理。

一是删除权力同位素,合并审批同类项。删除“重叠”、取消“搭车”、归并“同质”,给权力减负、让业务瘦身、使权责归位、助审批提速。全面清理没有法律依据和法律授权的行政审批事项,整合多个部门交叉管理、重复运行的行政权力,规范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非行政许可的收费一律取消,增加企业公章刻制等免费业务。先后开展6次大清理,共取消县级行政审批事项50项,保留324项,逐项全面“体检”、建立权责清单,理“边界”、划“红线”,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让权力运行畅通无阻,行政审批轻装而行,群众办事门槛降低,审批效率大幅提高。

二是生成轻量权力单,构建便民快车道。坚持“程序最简、资料最少、收费最低、时限最短”原则,重组再造流程,优化精简环节,变权力清单为“轻单”,构建便民服务快车道。打包324项审批事项,集中对外受理,全天候提供服务。对内建立实操性《业务手册》,对外公布“颗粒化”《办事指南》,一事项一标准、一流程一规范,部门明明白白用权,群众清清楚楚办事。打通信息共享壁垒,实行同步“并联审批”,申请前台受理、材料同步分发、部门协同办理、审批限时办结、结果统一送达。全县60项“并联审批”事项累计归并审批环节66个,取消前置审批条件28件,减少申请材料59份,平均压缩办结时限75%以上。

三是送证上门面对面,服务到家心贴心。变被动为主动,把贴心服务送到企业车间,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门口,审批面对面,服务心贴心。政务中心窗口设置代办员、“店小二”,帮群众解惑、替群众跑路、代群众办事。全县1077名县直部门干部与7万多农户联户结对,提供“全程代办”、送证上门服务。2018年7月,麻柳镇水磨村49户林下养殖大户现场完成营业执照办理;8月,蒿坪镇金石村9家企业领到上门代办的营业执照;9月,红椿镇纪家沟村20户村民足未出户便领到不动产产权证书。

四是智慧平台零距离,叫响服务加速度。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出发点,不断探索、优化、更新、升级服务手段,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研发并推出网上办事大厅、“指尖政务”APP、自助终端等“智慧政务”服务平台,130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改过去“面对面”为现在“键对键”办理。科技跑腿,信息跑路,群众足不出户,只需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申请网上递交、材料网上传输、信息网上录入、审批网上通过、结果网上告知、证件快递送达,有网即能办事,办事即能办成,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零距离”“零跑路”。

五是绩效管理提效能,阳光运作促规范。对标阳光运作,接轨绩效管理,建立责任机制,规范权力行为。出台了《行政审批违纪违法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开通了政务举报投诉热线,设立了政务监察中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流程公开、过程透明、状态可视、问题可溯,受理事项各个环节的进展状态、窗口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等皆可实时查询,同时接受政务监察中心的流程监管、预警纠错、群众的举报投诉和县纪委的全面监督,一并纳入绩效评估,全面开展效能管理,推进审批服务规范化。

六是改革没有休止符,创新一直在路上。改革当先,服务为本,创新引领,动能不竭。紫阳政务服务坚持一年一创新,每年一跨越,2014年推出一站式审批,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2015年推出并联审批,群众办事只找“一个人”;2016年推出网上审批,群众办事只上“一张网”;2017年推出一窗式审批,群众办事只找“一个窗”;2018年推出集中审批,群众办事只盖“一枚章”,先后经历5次优化升级,实现线上线下“全程代理”,服务质量大幅提高,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市场活力逐步增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