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宝鸡市通过建设智慧监管云平台打造信用监管新格局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8-05-15 09:36

近年来,宝鸡市围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成功打造了企业事中事后智慧监管云平台。云平台2017年7月上线运行以来,有效理清了监管思路,整合了监管力量,强化了监管举措,提高了监管效能。

一、紧扣中省部署,研发智慧监管云平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功解决了市场主体准入门槛过高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大众创业创新活力。大量市场主体的涌现倒逼政府必须实施更加高效的监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改革带来的创业潮和市场主体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如何确保中省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实现履职到位,围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宝鸡市坚持问题导向,依托宝鸡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市场主体监管信息资源整合步伐,以工商部门企业登记注册数据库和全市企业信用协同监管系统为基础,建成了企业事中事后智慧监管云平台。该平台紧扣中省决策部署,是以“一云、两库、四平台”为主要构件的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统一指挥和考核平台。“一云”,指企业智慧监管云;“两库”,指企业登记数据库和信用监管数据库;“四平台”,指数据共享平台、信用公示平台、协同监管平台、分析预警平台。主要用于解决市县级政府作为执行层如何落实中省严管要求、扭转传统监管理念、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社会共治新格局的问题,推动实现科学、集约、精准、高效监管。

二、突出“六大功能”,打造信用监管新模式。一是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平台将涉企信息分5大类11小类统一归集、共享、互联,实现了全市涉企信息的大集中。各监管部门登录平台后,以工商登记数据为基础,录入本部门监管信息,从而形成各部门的监管数据库。这些数据最终汇总至宝鸡市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数据共享查询服务。截至目前,平台已经和公安、安监、民政等部门建立了企业登记信息数据自动交换系统,先后为21个部门推送企业基本信息85万余条,归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联合惩戒等信息共 3609 条,为16.2万户市场主体建立了“一户一档”,整合了187万条数据记录。二是通过“双告知”认领功能,消除了监管盲区。平台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双告知”环节认领各自监管企业开辟了专门通道。企业设立后,相关部门登录平台,平台将为其自动推送需要认领的企业,相关部门即可跟进监管。对于没有及时认领企业的部门,平台通过督办功能对其进行提醒,并记录考核。自上线以来,平台累计推送双告知信息 43788条。三是通过“双随机”抽查功能,实现了公平公正。平台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实现了执法人员和被检查企业随机抽取和自动匹配。平台结合工作实际设计了全市层面的统一“双随机”抽查、部门层面的“双随机”抽查和专项整治联合抽查3种方式。通过随机抽查,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最大程度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降低了执法成本。截至目前,市场主体名录库入库企业191389户,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入库人员280人。四是通过联合惩戒功能,落实了严管举措。平台通过后台统一推送,其他部门登录后,就可以对该企业进行联合惩戒,在政府采购、贷款融资、担任法定代表人等方面对其进行限制,从而实现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截至目前,已将22836户市场主体列入异常名录并向各部门进行预警公示,累计被搜索引用1322条次,对6户黑名单经营主体实施了联合惩戒限制措施。五是通过信息公示功能,提升了公示效能。平台建立了智慧宝鸡和全国企业信用公示系统的数据汇总通道,所有数据既可为宝鸡市智慧城市建设服务,也能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对接,使各类涉企数据更加及时、准确地记于企业名下并进行公示,从而接受公众监督,服务公众查阅。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收集、汇总市场主体信息19.5万条。六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化解了市场风险。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通过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和运行规律的分析,使政府监管部门能够准确掌握相关领域违法活动特征,提高了发现问题和防范化解区域性、行业性及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实现了早发现、早预警,为开展各类市场整治工作提供依据。平台上线以来,分析推送各类监管预警信息6276条,发布全市市场主体分析报告2期、消费警示2期。

三、注重功能拓展,持续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云平台建设运行初期已显勃勃生机。下一步,宝鸡市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扣“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要求,加快拓展平台功能,深化平台应用。一是不断拓展平台功能。在充实“双随机一公开”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经营性组织纳入平台,不断丰富市场主体信用数据。积极落实《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拓展无照市场主体管理功能,完善信息发布、信息抄告功能,做到无照经营实时发现、及时响应、快速处置。二是不断强化平台应用。对各县区、各部门平台应用情况进行动态、实时监督,同时将平台应用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平台充分运用、发挥实效。三是不断强化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全市事中事后监管体制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机制保障、经费保障,切实解决监管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注重总体协调,强化部门联动,推动形成权责统一、反应快捷、科学高效的现代化市场监管新格局。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