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宝鸡市“7654”工程助力“放管服”改革 释放“1+1>2”叠加效应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8-02-26 16:34

宝鸡市着眼全局,系统谋划,对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进行全面设计,从市级层面提出了“7654”改革主体框架,即:完善7张清单、搭建6大平台、推动5项改革、强化4个监管,引领和指导县区和部门系统化推进改革。“7654”工程实施一年来,各项改革集成配套、协同推进,全市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8%和 8.5%;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0亿元,同比增长9%,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真正实现了“放”出活力、“管”出规范、“服”出成效, 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不断推进改革向纵深拓展。

“7张清单”规范权责事项

宝鸡市紧盯群众关切,以推行清单制度为抓手,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晒在“阳光”之下。一是权责清单厘清了政府权责。通过清权、简权、放权、晒权、制权,实现权力“瘦身”60%,对保留的3988项市级职权,列明名称、依据、种类、办理材料及时限等要素,明确职权对应的责任,体现权责对等,并以清单形式向社会“晒出”政府权责“家底”。二是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强化了政府服务职能。清单明确了政府服务领域对象、项目内容和标准要求,依法梳理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2831项,实现公共服务依法、公平、集约、效能,强化了政府服务职能,明确了人民群众应享有的公共服务。三是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规范了中介服务行为。依法确认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53项,明确了中介服务规范和标准,指导符合条件的中介服务机构细化服务项目、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提高质量,营造了公平竞争、破除垄断、优胜劣汰的市场中介环境。四是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健全了市场监管机制。公布了32个市级部门214项随机抽查事项,建立了“一单、两库、一细则”,涵盖全部监管对象和领域,消除监管盲区,实现“双随机”监管全覆盖。五是政府收费目录清单减轻企业负担。清理取消、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234项,政府性基金停征5项,年均减轻企业负担1.89亿元。通过涉企收费专项督查责令退还企业违规收费577万余元。六是职业资格目录清单降低就业门槛。明确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从源头上杜绝乱考试、乱发证,先后取消了装饰装修工、保洁员等22项资格认定和相关培训,降低了群众就业门槛。七是企业投资“负面”清单明确了市场准入条件。严格遵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环境保护等要求,结合地区产业结构,列出本市区域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的行业和项目,通过负面清单的限制,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权力运行流程图重构了办事程序、办理时限、收费标准、责任单位、相对人权利、监督方式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确保权力运行程序合法。同时制定印发了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根据法规变化情况依法调整。

“6大平台”打通信息孤岛

宝鸡市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的整合措施、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一是搭建政务服务平台。集成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为一体,实现网上申报、受理、审批、查询、记录和监督功能,形成了市级统筹、部门协同、整体联动、贯通市县镇村的四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了“前台+后台”运行功能,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二是搭建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平台。以“一云、两库、四平台”(一云:企业智慧监管云;两库:企业登记数据库、信用监管数据库;四平台:数据共享平台、信用公示平台、协同监管平台、分析预警平台)为架构,先后为公安、税务、安监、等21个部门推送企业基本信息85万余条,联合21个部门对7户黑名单经营主体实施联合惩戒限制措施,解决了部门协同监管难、联合惩戒难等问题。三是搭建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平台。通过开设中介服务“超市”,为项目业主和中介机构搭建网上交易平台,引导有规定资质的中介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明码标价,自主选择,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四是搭建行政服务监管平台。集成电子监察、环节监管、投资项目监管、行政执法记录、政务服务评价和投诉举报功能,确保全市审批业务和监管行为规范有序。五是搭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全过程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能化。六是搭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挥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发布等媒介,开设权责清单、公共资源、公共服务、投诉举报等栏目,让公众充分了解“放管服”改革情况。以智慧城市为载体,配套建设“政务一号通、审批一站通、便民一卡通、监管一网通、服务一点通”五个一工程,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5项改革”强化体制保障

宝鸡市注重打好行政体制改革与“放管服”改革的“组合拳”。一是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职能配置。根据“放管服”改革需要,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责,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分别压缩7.6%和10.1%,用于加强社会管理、市场监管、民生保障、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的工作力量,切实提升政府治理和服务能力。二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科学界定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和职责任务,对职能弱化的撤并、职责交叉精简整合,单位个数和编制均减少20%左右,改革后事业单位职责更加清晰、机构设置更加规范,服务效能明显提升。三是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登记制度和工商登记“政银通”等改革,前置审批事项压减87%以上,企业登记注册核发无介质电子营业执照,实现了申请人足不出户办理营业执照。改革以来,各类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9%,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四是行政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整合市、县(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能,组建市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实行城市管理机构综合设置,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进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形成了市、县(区)、街道(乡镇)三位一体的管理和执法体系,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能力。五是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进一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探索在医疗教育、公安辅警、社区服务等方面推行政府直接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进入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以PPP模式完成政府购买服务项目69个,有效提升了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4项监管”保证改革方向

宝鸡市注重制度建设,全面强化监管。一是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印发了《加强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实现“双随机”抽查方式全覆盖。建立重点领域风险监测分析机制,全年开展跟踪检查和专项整治30余次。运用信息化监管手段,建立产品质量溯源管理制度。运用“信用宝鸡网”,建立违法失信“黑名单”制度、联合惩戒机制和信息公示制度。目前,通过抽查累计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2836户,发放责令改正通知书3000余份,对违法失信主体形成了有效震慑。二是在行政执法监管上:全面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配备执法记录仪,实现执法行为全程留痕。利用行政执法监督网络系统,实施行政执法网络监督,推进与社会征信系统的无缝衔接,实现了行政执法监管全覆盖,执法任性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三是在政府效能监管上:通过网络测评、手机举报、《百姓问政》、《行风热线》、“万名群众评议百名科长”等途径和活动,全面接受社会监督。2017年查处“为官不为”案件194件,追责问责155人,对765个单位政风行风测评和37个部门290名科长参与了测评,类似证明混乱、办事拖沓、公共服设施维护不力等一大批与干部作风有关的问题得以整改,倒逼作风转变,促进效能提升。四是在廉政风险监管上:加强权力运行全流程风险评估,加强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政务服务大厅建立义务监督员制度,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2017年全市共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014件,党政纪处分1112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44起,形成了强大震慑。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