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8-01-24 19:07

省科技厅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精神,提出“23222”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两个围绕—围绕产业部署创新、围绕创新培育产业;深化三个融合—军民、央地、部省融合;构建两个体系—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两个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加速聚集创新要素,做优科技营商环境。

深化改革,明晰权责

好的营商环境,不仅表现在办事方便快捷上,更体现在服务主动到位上。针对以往改革中出现的体制机制不活、不顺、不畅,科技创新链条难以有效贯通等“堵点”,2017年,省科技厅不断突破体制机制,加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力度,助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陕西虽是科技资源大省,但科技资源总量的80%左右是中央(国防军工、央属、部属)在陕科技资源,省科技厅积极探索发挥中央在陕和军工科技资源的优势,支持西北工业大学联合西航公司等军工单位,组建成立了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在5家高校、12家科研院所区启动了军民融合2个“人才池”试点工作,促进高校应用基础创新性成果和院所优势技术转移转化以及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实现“融合创新”。

---结合我省实际,为解决由于成果完成人缺乏对成果的自主处置权,单位对成果定价又存在“风险焦虑”,以及我省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政产学研结合不紧密,转化中间环节缺失,转移转化人才、平台和机构缺乏等问题,开展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进一步下放科技成果定价权,在《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简称“陕九条”)中明确成果完成人可通过市场方式自主定价;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由成果完成人实施转化的收益奖励不低于90%,由中介机构实施转化的收益奖励不低于80%;进一步加大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科技中介机构的奖励支持,促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可获取10%的转化收益。这一突破性的政策,充分调动了科研机构、广大科技人员和中介服务机构的积极性。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应放尽放、大力调整权责清单、及时开展规范性文件审查清理,持续打通便民渠道。在陕西科技信息网上公开公示便民快捷、规范科学的行政审批流程图,权责清单由原有6类38项调整为6类28项,及时清理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并按要求向社会统一公布,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2017年已经随机抽查了9家企事业单位,达到了随机抽查事项单位总数的34%。以目标契约,合同管理为方向,简化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和调整审批,劳务费预算不设比例限制,提高间接费和绩效比例等为科技人员松绑助力,推动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

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省科技厅大力发展“互联网+科技服务”新模式,并建立科技创新券等普惠性创新制度,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

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实施细则,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力度,推动创新主体集群化发展。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完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全链条培育体系。2017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同时发挥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作用,支持10家企业挂牌新三板。投入资金2.6亿元加快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等建设。

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是开展创新活动的主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企业最敏感。瞄准需求、着力增强科技供给效力,2017年,省科技厅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选择,实施重点科技项目,为我省相关新兴产业不断向高端迈进,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先后提出“资源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空天动力”“智能制造”“精准医学”“绿色果业”等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支持重点产业链16个、创新点105个、特色产业链11个、创新点48个。在5G通信、虚拟现实、石墨烯、无人机等领域超前部署。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资金超过20亿元。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