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8-01-24 19:06

“放管服”改革以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紧眼中省改革步伐,坚持改革服从大局,着眼新形势新变化,以“追赶超越”为目标,以“五个扎实”为要求,以“五新”为任务,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健康发展。

一、端正态度“放”到底

放权是“放管服”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端正态度,摒弃利益束缚,才能放得下、放得好。五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大局,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通知,精心筹划、细致准备,按时承接国务院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2项,取消国务院行政审批事项8项。同时,结合本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实际,根据省政府决定,将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30项取消下放18项,取消下放比例为60%。全面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先后将部分企业资质申报要求的会计事务所审计报告及注册人员继续教育等中介服务事项予以清理和规范。积极做好本省设置的职业资格清理工作,先后将小型项目管理师、省级监理工程师证、园林项目经理等多项本省设置的职业资格予以清理取消。通过下发通知,向社会公布,确保了审批事项公开、透明、规范、高效。

二、主动作为“管”到底

监管是“放管服”改革的重中之,权利的下放不等于责任的下放,相反责任更为重大。放而不管是失职,势必影响“放管服”改革的步伐。住房和城乡建设市场涉及范围广、行业种类复杂、监管难度大,必须采取强劲有力措施。制定权利和责任清单,明确监管责任。“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按照中省统一部署,梳理出385项权责清单,将258项行政处罚中的155项作为市县属地监管事项,主要由市县住建部门进行监管。同时,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了权责清单公布的准确性和调整的及时性。全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结合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多次研究探索“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制定出台了《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10月底,建成了采用开放式云架构搭建,覆盖“省-市-县”三级住建部门的随机抽查监管系统,并完成“一单两库一细则”建设,是首批建成的12个省级部门之一。不断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的应用范围,积极指导市县住建部门将监管事项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系统,全程进行政策和技术指导,实现一个行业一个随机摇号监管系统,市县两级直接使用。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监管作用。积极出台信用体系制度文件,统一信用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做到一把尺子量全省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积极接入省级信用平台,及时共享有关数据,加快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以及子系统建设,促进信用信息监管“一张网”。加强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加大对市场主体不良行为曝光力度,在对外发布平台公示,推进信用结果在行政审批、招投投标、评先创优等环节的运用,加大对企业和从业人员违法失信成本,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市场环境。

三、优化职能“服”到底

服务是“放管服”改革顺利进行、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服务跟不上,必然阻碍改革向长远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从改革之初,就把服务与放权、监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捆在一起同步抓。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2013年下半年,我厅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分散办理的7个方面,27类专业,820多个事项进行相对集中,在厅便民服务中心实行“一厅式”办理,推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做好精简证明和盖章环节工作。先后将审批事项近20余项证明盖章环节予以精简;结合实际对行政许可事项原件核对指标进行了134项简化;两次对厅机关820多项具体事项的申报材料进行逐一梳理审核。

同时,以信息化为主要手段,通过各类管理平台建设建立数据库,进一步减少企业提供各类证明材料的数量。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自2017年1月1日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7大方面的行政审批事项均完成网络审批系统,所有业务推行网上申报和网络审批。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初步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规范完善了行政许可事项管理、流程、服务、受理场所、监督检查等内容;实行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动态管理、编码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的受理、审查、决定等流程;建立完善服务制度和规范,结合省政务服务平台行政许可办事指南要求,编制完善办事指南、受理大厅建设和管理规范,提供现场和网上咨询服务,基本实现行政审批的标准化。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