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税系统办税“最多跑一次”成效显著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7-11-03 16:17
今年以来,西安市地税局积极推行纳税人办税“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了公开承诺的52个事项,纳税人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时,办事“最多跑一次”。目前,全市地税系统共办理相关业务222万户(次),纳税人报送资料减少约30%,办税环节压缩约40%,办税时间明显缩短,办税成本大幅下降,纳税服务举报同比下降84%,赢得了纳税人的广泛赞誉。
一、领导重视,真抓实干。一是问题导向,汇聚改革共识。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最佳税收环境,地税怎么办?争创国地税合作示范市,创建全国税务系统示范单位,西安怎么干?”等课题,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活动,深刻查找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征管改革、服务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深化了对“放管服”改革和“行政效能革命”的认识和理解。发扬“钉钉子”精神,强化“互联网+税务”应用,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服务形态,为纳税人提供更加顺心、更加省心、更加放心的办税体验。二是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市地税局成立了“最多跑一次”协调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挂帅,部署改革任务、把关重要方案、协调关键环节、督查落实情况。为推动工作落实,市局班子成员和机关各部门负责人跑遍了22个征收局,各级领导干部先后108人次参加了“局长驻窗口”活动,体验办税服务、研究解决问题,确保流程再优化、程序再简化、服务更人性化。三是真抓实干,解决具体问题。先后20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通报工作进度、总结工作经验、查找问题短板、提出解决方案,在灞桥区局召开现场观摩会,演示验证“最多跑一次”工作流程,在全系统总结推广了“灞桥经验”。通过将权责事项夯实到岗到人,严格公开服务事项、办事依据、工作流程、办结时限、服务标准、监督方式,强化前后台之间的业务衔接,有效打通了数据流转的“肠梗阻”,坚定了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创新驱动,多措并举。一是设身处地回应纳税人关切。公开“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通过在网上开设“办税服务”模块,明确设定依据、法定时限、申报材料、服务流程、办事地址、受理时间、咨询电话、监督电话及二维码等,让纳税人知道“最多跑一次”包括哪些事项、填写哪些表单、在哪里办理、怎么去办理,有效解决了纳税人“资料带不齐”“跑错地方”等问题。二是换位思考解决纳税人痛点。与市政府39个部门之间建立信息互换机制,实现与不动产登记、工商、土地局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应用,解决了“纳税人到工商部门办理证照后,仍要到税务所补录信息”的问题,有效减少第三方证明、材料的出具。通过与市国税局互派、共驻、共建办税服务厅,将日常涉税业务并入政务中心国税窗口,单位和其他个人出租不动产业务由地税代开,实现了“进一家门,办两家事”。在办理限时办结业务时,办税厅首先登记好纳税人的联系信息,如纳税人资料齐全,直接受理,办结后由办税服务厅免费邮寄送达。三是着力解决办税服务堵点。建立备份线路和故障快速响应机制,统一业务标准、加班加点培训,确保每位税务人员特别是一线窗口工作人员准确掌握“最多跑一次”的政策精神,熟练操作办税系统相关业务,做到业务回答一口清、流程操作不打结。
三、完善制度,形成机制。一是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印发了《加强对“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实施方案》,与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价相结合,实现了常态化监督问责和制度化保障落实。二是建立内部流转机制。印发《“最多跑一次”限时办结审批工作流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受理---核对---审批流程,并制定了工作流程内部转办单,明确谁受理、谁传递,谁办理、谁出件,有效提高了内部流转效率。同时,与中国邮政签订《税务文书配送协议》,免费向纳税人寄送邮件,确保工作流程无缝对接。三是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利用报纸、互联网和“E税通”、微信群广泛宣传“最多跑一次”改革,及时准确发布“最多跑一次”相关政策法规和最新信息,正确引导纳税人预期,积极回应纳税人关切,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凝聚各方共识。各办税服务厅利用纳税服务微信群,全天候指导纳税人填写表报资料已成为服务新常态,纳税申报系统审核通过率不断提升。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