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专栏>最新专题>聚焦陕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 工作实践

渭南市在偏远自然村 推行村民事务代办制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7-09-15 15:38

近年来,渭南市认真贯彻中省决策部署,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牛鼻子”,以“6655”工程为抓手,坚持顶层设计、持续用力、深入推进,扎实抓好“放管服”改革,大力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流程,全面建成市县镇三级权责清单,“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激发了社会、市场活力,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了改革红利,促进了渭南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做细做实做优基层服务,努力实现群众无缝隙、全覆盖服务到位,各县市区、各镇都建成了政务服务大厅(中心),在各行政村(社区)设立了便民服务室,形成了“市县大厅、镇中心、村(社区)服务室”四级贯通、无缝对接的便民服务机制。在偏远自然村建立了以村(组)干部为骨干的代办队伍,为孤、老、病、残等弱势人群代办相关事务,以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基层群众不出门就能办成事。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为保证代办工作能被群众接受认可,并达到方便、快捷、公开、透明要求,从代办人员到代办工作进行全面规范。一是精选代办人员代办员从村两委会成员、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党员挑选,要求责任心强、热心公益、熟悉政策、处事公道、群众信任、年龄在45岁以下,经业务培训后,义务为村民代办事务。目前全市代办人员在4000人左右,基本达到了每个自然村1-2名。二是规范代办工作将补贴申请、证件申领、缴费报销、帮助服务、信息资询5大类事项列为代办事项。制作了代办“明白卡”,列有代办事项名称、依据、材料、程序、收费、时限、电话等,让群众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三是明确工作标准代办工作做到“八有”:有安排文件、有工作网络、有镇代办制度公示、有村代办制度公示、有代办明白卡、有事项登记册、有代办员通讯录、有代办人员及职责。四是开通“绿色通道针对代办员每次进城、进镇代办事务多、工作忙的实际,在县、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设有代办服务“绿色通道”,让代办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完代办事项。

实行村民事务代办制后,一是解决了一些老弱病残人员不了解、到不了、不会办的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甚至是“最后100米“,更加方便群众办事二是节省了村民时间。据统计,每名代办干部平均每年为村民代办事务200件左右。大荔县冯村镇的13名代办员,在农忙时节,20天内为村民代办各类事项1100余项,节省了时间。三是节省了村民办事成本。每代办一项事务,即可为村民节省交通、吃饭等费用2050元。四是宣传了政策,传达了关怀,拉近了农村干部、党员与群众的感情,转变了干部作风,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普遍反映,这几年政府做事“更实了”,干部作风“更好了”,办事确实“方便了”,很有获得感。

目前,各级政务中心正在结合实际,开发手机版网上审批系统,形成建设栏目设置规范、界面风格统一、双向链接畅通、用户体验基本一致的网络和手机版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网络。同时,横向上实现与各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纵向上将市级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网向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市级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公共资源交易三大网络平台已投入运行,建成了行政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启用了现场触摸式查询系统及网上查询系统。让网络架起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桥梁,成为基层群众办事的代办员,今后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办完所要办的事,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最终“不跑路”。

返回顶部
电脑端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