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催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7-08-04 09:57
商洛市地处山区,所辖七县区均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区,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经济工作相对滞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以政府减权限权,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以行政体制改革协同促进经济层面改革,不断创造新供给,持续释放新需求,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为经济发展和商洛扶贫脱困提供了强劲的内生动力。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环境。“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有效克服来自传统观念及部门利益等多方面的重重阻力,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近年来,商洛市瞄准“三去一降一补”这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精准发力,建立了过剩产能监测机制,限制矿产建材开发规模。全市累计公租房分配入住4.3万套,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273户,中心城区和各县棚改货币化安置率不低于60%和50%。房地产新增土地购置面积实现零增长,2017年上半年房屋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5%,待售面积同比下降52.3%,完成去库存3230套。“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制定了《商洛市行政许可目录》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先后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69项,精简率逾46%。累计组织12家用户企业直供电20亿度,用电企业节约成本1亿元。在“补短板”方面,上半年争取预算资金6.2亿元,全部用于社会事业、旅游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商洛市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是加大“放”的力度。进一步取消下放市级核准事项,精简前置审批事项,抓好国家《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贯彻落实,为市场主体解困松绑;二是强化“管”的能力。商洛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挂牌办公,充分利用信用信息资源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推动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合力;三是提升“服”的水平。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功能,全市所有重点项目全部实行在线审批。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组织各县区在西安举行了PPP项目推介会,推介项目91个,概算总投资达到750亿元。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商洛高新区建设步伐。商洛市立足“放管服”改革要求,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已确定商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区,高新区辖区内11个行政村(社区)即将实现整体托管,这为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压缩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进一步为商洛量身打造“环节最少、路径最短、审批最快、收费最低、服务最好”的投资服务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6年底,高新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73.33亿元,年均增长26.54%;实现科工贸总收入1131.82亿元,年均增长28.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3.22亿元,年均增长17.46%。其中,201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89亿元,同比增长22.7%;完成工业总产值187.46亿元,同比增长24.1%;完成科工贸总收入255.26亿元,同比增长10.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同期全市平均水平。
下一步,商洛市将在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审批流程和压缩审批时限、优化政府服务上再下功夫,在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提升“服”的水平上再花力气,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以更加务实的作为,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释放发展潜能,在全市范围内加速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催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