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科学谋划 多措并举 着力破解“入园难”难题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7-07-17 12:38
自2011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办好学前教育”的总要求,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通过“12345”,强力推进实施了两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全省学前教育踏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一、“一张蓝图”,立足省情科学谋划发展目标
陕西省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财力有限,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弱、底子薄。2011年前,全省有幼儿园3928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仅711所,占比仅为18.1%;全省共有在园幼儿70.5万名,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为27.27万,占比仅为38.68%;全省普遍存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入园率不高等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立足省情、适度超前、尽力而为、逐步推进”的原则,确立了学前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和分三步走的实施战略,即:第一步,2011—2013年,全省每个县城建1所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000所,推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第二步,到2015年,建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第三步,到2020年,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学前教育,为广大儿童幸福成长提供快乐的启蒙教育。
二、“两个坚持”,积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一)坚持政府主导,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
按照“符合标准、实用安全、不求奢华、避免浪费”的原则,采取“科学规划新建一批、盘活资源改造一批、小区配套建设一批、企办改革扶持一批”等措施,努力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
一是在统筹规划、资源布局上,提出了坚持“控总量、调结构、八优先、达标准”四个原则。“控总量”:结合人口出生和流动趋势,科学测算出区域内适龄儿童总数和幼儿园总需求量,既不盲目建设公办园,又不盲目审批民办园,避免造成资源浪费。“调结构”:按照公办幼儿园建设目标,通过优化和整合的方式,调整区域内公办与民办幼儿园结构,大幅提高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调整原有幼儿园的布局结构,大幅提高标准化、规范化幼儿园数量。“八优先”:建园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先考虑乡镇空白点、县城以上城区、城市开发区、人口密集区、较大保障性住房社区、移民搬迁区、留守儿童集中区和农村新型社区。“达标准”:幼儿园的建设规划符合中、省建设标准,规模符合要求、园舍达标、设施设备配足配齐,坚持适度超前,安全实用,避免豪华。确保建一所,成一所,用一所。
二是在公办园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上,建立了“省定项目补助机制”。由各级发展改革部门牵头,会同同级财政、教育部门编制三年项目规划,并逐级上报,最后由省发改委分送省教育厅和财政厅,做到各级各部门始终掌握一张报表,补助一套经费,绘制一幅蓝图,并接受社会监督。中、省对纳入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按每所乡镇园150万元、城区园20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规定省定项目奖补每年分两批下达,第一批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教育厅从当年省级基建投资计划下达;第二批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从当年教育经费中下达,并补足第一批不足部分,确保资金按时、足额下达。据统计,仅第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期间(2014—2016年),中省财政投入约18亿元重点支持了86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
三是积极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建园和企办园的改革发展。陕西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国土厅、住建厅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了《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套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原则、项目建设用地标准、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据2016年调研统计,全省共有规模小区(居住区户数在1500户及以上)706个,共配套规划建设幼儿园674所,其中432所投入使用,121所已完工,121所在建。投入使用的幼儿园中,公办园103 所,民办园329所。为破解企办幼儿园政府投入不足、主办单位投入少甚至征收管理费、公办园收费标准难以维持发展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我省出台了《陕西省支持企办幼儿园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支持企业继续办好幼儿园(政府加大投入、社会子女适当提高收费标准)、鼓励政府接收企办幼儿园(企业与政府双方自愿前提下,地方政府整建制接收企办幼儿园)、创新企办幼儿园办园机制(鼓励企办幼儿园优先举办为普惠性民办园)三条推进企办幼儿园发展的改革途径。各市、县纷纷行动,按照“分级管理、以县为主、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原则,采取“一园一策”的原则,制订出支持企办幼儿园发展的工作方案。经2016年督查调研,全省125所企办园中, 22所选择移交地方政府, 86所选择企业继续办好幼儿园,16所选择改制,1所选择关停,有力推进力企办幼儿园的改革与发展。
(二)坚持社会参与,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
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我省积极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奖补扶持力度。在学前一年免费、幼儿生均公用经费等方面,我省民办幼儿园享有与公办幼儿同等标准的补助政策。同时,陕西省教育厅、财政厅、物价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陕西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条件、申报程序、政策保障、管理监督等作出了规定。要求各市、县对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落实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减免租金、补充玩教具和保教生活设施设备、维修改造校舍等方面的支持。截至目前,全省共评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05所,下拨中省奖补资金10372万元,惠及幼儿35.42 万人次。
三、“三个强化”,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保障机制
(一)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一方面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在有关高校增设学前教育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并组建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另一方面通过向社会公开招录、小学富裕教师转岗以及幼儿园临聘等途径,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同时,积极开展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构建省、市、县、园四级培训网络,组织开展优秀教师“送教下乡”“大篷车”和支教等活动。十八大以来,全省新增幼儿园教职工4.0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62万人;省级培训幼儿教师5万人次,评选幼儿园省级教学能手212名、学科带头人及培养对象51名。
(二)强化科学保教,注重内涵发展。
一是强化保教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验工作,确定3个省级实验区和62所省级实验园。深入推进全省省级示范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2017年6月23日上午,陕西省教育厅召开2017年全省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工作推进会,总结了第一阶段《指南》实验和结对帮扶工作成效,安排部署了今后一段时间全省学前教育内涵发展的重点工作。
二是引领保教行为。通过举办全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幼儿园“小区域 大发展”活动评比展示,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评比展示,幼儿园环境创设评比展示,幼儿园自制玩教具展评,幼儿园“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韵律操活动评比展示,学前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等专项活动,引领专业发展。
三是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省教育厅出台了《陕西省幼儿园小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对幼儿园、小学、家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防止“小学化”倾向给出了十一条指导意见,并专门召开全省大会,邀请教育部专家通过与家长访谈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全省幼儿园、家长宣传有关要求和知识。
(三)强化督导检查,重在任务落实。
省委、省政府建立了督查考评机制,把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作为创建“双高双普”和“教育强县”的重要评估指标。2012年以来,省政府先后组织了5次大规模督查活动,确保了各项建设任务的按期完成。同时,我省每年都召开一次学前教育工作推进会,每次都确定一个主题,聚焦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引领,在全省形成了“比、学、赶、超”推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氛围。
四、“四个突破”,全面实现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实现了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从少到多的重大突破。
到2016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7313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4351所,比2010年增加3640所,是2010年的6倍。全省在园儿童数从2010年的70.47万增加到143.1万名,全面实现了我省“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各项任务,“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二)实现了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从少到多的突破。
2010年,全省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仅为5.23亿元,占财政性教育总经费的1.22%。6年来,全省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逐年提高,2016年达到64.08亿元,占财政性教育总经费的的6.97%,实现了总数扩大10多倍、占比提升5.75个百分点的历史性突破。
(三)实现了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从无到有的突破。
陕西省突破编制紧缺的困难,在省教育厅设立了基础教育三处,配备了四名专职人员。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188名学前教育专职管理人员、108名专职学前教育教研员。省级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陕西省幼儿园编制标准(暂行)》《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套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的指导意见》《陕西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管理办法》《陕西省支持企办幼儿园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制度层面保障了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了学前教育发展良好氛围从淡到浓的突破。
自2012年以来,我省按照国家要求,结合陕西实际,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自媒体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中省学前教育政策方针,在每年5月20日到6月20日的学前教育宣传月,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特别是今年,作为教育部确定的三个重点省份之一,我省开展了以“游戏——点亮快乐童年”为主题的“送游戏下乡”活动,连续四周在商洛山阳县、延安宝塔区、渭南蒲城县、咸阳兴平市的县城广场举办了亲子游戏活动,活动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社会反响之大,创下我省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之最,科学育儿理念深入人心、引领家长工作初见成效。
五、“五个直面”,通过三期计划实现学前教育新跨越
尽管我省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学前教育依然是我省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问题的挑战。今后,陕西省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的“追赶超越”总体要求,根据国家三期行动计划的部署,结合陕西实际,直面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实现全省学前教育再发展、新跨越。
(一)直面普惠性资源不足、“入园贵”问题的挑战,持续扩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资源。
继续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尤其优先保障56个国贫县的幼儿园建设任务。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奖补扶持力度,提升申办普惠性民办园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落实教育部门在新建居住区规划建设中的联合审批职能。
(二)直面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质量评估体系不完善的挑战,强化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推进出台《陕西省学前教育条例》,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理顺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办园体制。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和全省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强化幼儿园日常管理,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
(三)直面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亟待提升的挑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合理确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模和层次,加大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核定编制、区县统一招考管理等方式,着力解决公办园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完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开展新一轮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依法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的工资待遇。
(四)直面保教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小学化”现象的挑战,实施“质量提升工程”。
构建游戏化、生态化课程体系,培育100个省级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示范基地。提升幼儿园保育工作水平,制订《陕西省幼儿园保育员工作指南》,省级每年开展骨干保育员培训工作。推进帮扶共建机制,建立省级示范幼儿园结对帮扶机制和乡镇、村级幼儿园一体化管理试点基地。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培育100个园所文化试点基地,确立100个省级研究课题。推进信息化建设,培育100个数字化幼儿园试点基地,实现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五)直面学前教育投入不足、发展后继无力的挑战,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
强化政府职责,各级政府建立学前教育综合改革协调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健全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多渠道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和综合奖补机制,并重点向国困县倾斜。加强督导考核,开展三期行动计划专项督导和以县为单位的普及学前教育情况督导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举措,力争到2020年,56个国困县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达到95%以上,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01%,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达到85%,基本建成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布局合理、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省学前教育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