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陵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提升行政效能
来源: 省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17-06-15 16:28
西安市高陵区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坚持在放权质量上求实效,在监管措施上求创新,在服务效率上求提升,不断推进各项举措落地生根。
一、开好“放”的“闸”,不断在放权质量上求实效。高陵区紧紧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这一核心,在“放”权这个问题上,重点是做好“清”、“接”和“晒”权工作。一是全面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坚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全面清理和精简了区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规范了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的项目名称、实施机关、责任科室以及监督投诉方式等。对无法可依的审批事项,一律予以取消。截至目前,区级行政许可事项由226项精简到155项,精简比例达31.4%。二是及时承接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13年以来,区级各部门先后承接省市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76项,取消了29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初审环节,已全部承接落实到位,没有出现接不住、接不好的问题。同时严控新设行政许可事项,及时更新《区级部门行政许可目录》。三是依法推行权力和责任清单。严格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建设。经过全面梳理清理,全区共计3449项权力和责任事项、31项部门职责边界、356项公共服务事项,经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并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后,在规定的时间导入 “陕西省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统一发布平台”集中对外发布。通过推行权责清单,使权力和责任更加清晰,管理权、审批权、监督权等更加合理科学,也让权力行使更加规范。
二、把住“管”的“度”,不断在监管措施上求创新。高陵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科学技术新进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努力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一是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全面梳理汇总了街镇和部门76项面向市场主体实施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按照行业类别将监督检查对象、监督检查内容、监督检查方式及措施、监督检查程序和监督检查处理结果等逐项列入监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切实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防止监管过度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根据省市关于“制定公布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的要求,在逐项征求部门意见后,印发了《区级部门及街镇随机抽查事项目录》,明确了34个部门257项随机抽查项目清单。区市场监管局先行先试“双随机”抽查机制,通过采取网络监测、书面检查、实地检查等方式,开展企业即时信息抽查工作两次,并及时将抽查结果向社会公示,信息抽查的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三是不断拓宽监管方式。区市场监管局对业务涉及工商登记的中介服务机构进行及时清理,取消了工商登记行政事业性收费;设立了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杜绝变相开展中介服务事项的情况发生;针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企业、个体工商户年报和信用监管制度,对未按时报送年报信息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充分发挥信用监管的作用。
三、定准“服”的“位”,不断在服务效率上求提升。一是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区政府公开了190项“最多跑一次”事项,为了让群众及时知晓,在第一时间通过区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高陵微生活》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并在《西安日报》整版刊登,扩大群众知晓率。区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协调议事机构的职能,为各相关单位进驻项目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同时调整大厅窗口,保障“最多跑一次”事项顺利进驻。此外还引入了邮政快递办理业务,为开展“证照快递送达”便民服务创造了条件。二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结合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编制工作,逐项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优化了审批流程,实现行政审批规范化,方便了群众办事。三是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实现区服务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建成“两网、两微”网络平台,即泾渭阳光365网、区党政服务中心网,区党政服务中心手机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在全区各街镇安装了自助查询机,方便群众对全区政务服务相关信息的查询,通过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各类市场信息主体在各级、各部门之间推送交换,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互相认可、一网共享”。积极推进市场监管网上登记业务改革,通过网上受理、网上预审的方式,实现了业务办理“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企业网上申请模式真正实现了“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陕ICP备1004160号 网站标志码6100000017
陕公网安备 610102000169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主办
联系方式: 技术支持 029-63912478